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民俗元素在黄飞鸿电影中的记忆建构作用
本文关键词: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民俗元素在黄飞鸿电影中的记忆建构作用 出处:《民俗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黄飞鸿电影系列中的民俗元素,作为文化记忆载体,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变动而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的文化认同。1950与60年代的早期作品中,围绕着市井武师黄飞鸿有大量具体而精确的民俗描写,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文化默契;1970年代,随着香港文化的形成,建立在广东文化基础上的民俗从黄飞鸿电影中消失;1990年代后制作的黄飞鸿电影则将民俗抽象化,消解了黄飞鸿与乡土的文化联系,使其实现了从市井武师到民族英雄的转化,完成了记忆的重新建构,又在电影的影响下反过来建构新的"传统"。
[Abstract]:The folk - custom elements in Huang Feihong ' s film series , as the carrier of cultural memory , experienced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author and the audience as the social culture , politics and economy changed . In the early 1970 ' s ,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culture in Hong Kong , the folk custom built on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disappeared from the film of Huang Feihong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基金】:2013年第47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关于广东醒狮传承者集团的社会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以广东拳师黄飞鸿为男主人公的黄飞鸿电影诞生于1949年,到1997年为止共制作发行作品100部。在这近50年间里,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市井拳师的黄飞鸿先是被塑造为代表武术家理想形象的儒侠,成为1950与60年代普通香港人心目中的英雄1,到走下神坛几乎被遗忘,再到1990年代以青年侠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飞;;武术大师黄飞鸿的传奇人生[J];文史月刊;2009年01期
2 文治;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拍竣[J];电影评介;1993年11期
3 韩春萌;;真实的黄飞鸿[J];人民文摘;2006年12期
4 韩春萌;;真实的黄飞鸿[J];龙门阵;2006年06期
5 熊国华;;在黄飞鸿故居看舞狮[J];中国铁路文艺;2006年02期
6 林鹤;;真实的黄飞鸿街头卖艺[J];科学大观园;2009年04期
7 ;历史上的黄飞鸿[J];中华武术;1999年08期
8 肖海明;黄飞鸿其人与黄飞鸿现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姚朝文;;黄飞鸿影视民俗研究的定位与策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新良;;集体无意识的影像代偿——透过《黄飞鸿》系列片看香港人的文化心态变迁[J];齐鲁艺苑;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阳光;两个“黄飞鸿”握手言和?[N];广州日报;2003年
2 小立;《仁者黄飞鸿》:不同于之前任何一个“黄飞鸿”[N];文艺报;2008年
3 西子;由商标被抢注引出的思考[N];市场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周婉琪;“黄飞鸿”夺第100金[N];广州日报;2010年
5 胡晓虹 付洪军 何锬坡 古春婷;好好“炒炒”珠海文化资源[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香港电影资料馆项目研究员 刘]Z;从场面调度看黄飞鸿片的电影意识[N];东方早报;2012年
7 早报记者 沈yN;宗师如明月 银海伴潮声[N];东方早报;2012年
8 黄建华 通讯员 曾令华;一城两“飞鸿” 黄金周摆擂台[N];广州日报;2004年
9 早报记者 沈yN;抽掉锄奸的快感和侠义精神,功夫片打得再漂亮也是没有力量的[N];东方早报;2012年
10 记者 曾卫康邋通讯员 越宣;苏东坡入馆 黄飞鸿落选[N];广州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莉洁;“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孙雁冰;剑啸江湖侠客梦[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1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8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