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重工业发展背景下太原古城旅游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10:30

  本文关键词:重工业发展背景下太原古城旅游研究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旅游 工业遗产 产业结构 经济转型


【摘要】:太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太原的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洋务派在三桥街创办的火柴局,此后数十年一直都是山西的政治经济中心,建国后太原也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城市,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太原初步形成了五大工业片区,工业围城态势明显。随着我国“退二进三”工业政策的推行,这些工厂企业纷纷倒闭外迁,遗留了一大批废弃的工业厂房。太原作为重工业城市,社会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过度依靠工业,城市缺乏发展活力,企业综合效益减退,居民就业困难。太原古城面临着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保护与发展的三重矛盾,进行转型发展成为太原市的必然选择。国内外重工业城市的成功转型经验表明大力开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工业旅游是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可以将遗留的工业厂房开发再利用,达到在动态发展中保护的目的,同时也可为太原的转型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与重工业城市的衔接。本文对太原工业发展史进行梳理,选出每个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其次分析了太原当前重工业发展对城市肌理的三个层面的冲击,以及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挑战,指出开展工业旅游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文章最后提出太原的工业遗产可以从府城、新城、城郊三个区位进行开发,并将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开发模式与开发策略,为太原市内其他工业遗产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Abstract]:Taiyuan i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nergy and heavy chemical base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aiyua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atch Bureau founded by Westernization School in Sanqiao Stree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ince then, Taiyuan has bee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Shanxi Province for several decad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aiyuan was also a key construction city of the country. In -40s, five major industrial areas were initially formed in Taiyuan. The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siege is obviou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policy of "retreating two into three", these factories and enterprises have closed down and moved out one after another, leaving behind a large number of abandoned industrial factories. Taiyuan is a heavy industrial city. The social economy is also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he city is over-dependent on industry, the city lacks development vitality,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decline, resi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Taiyuan City is faced with history and reality, culture and economy. The tripl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successful transition experience of heavy industrial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vigorously developing industrial tourism with industrial heritage as the carrier is an important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remaining industrial plant can be reus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on i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can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iyuan.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y of Taiyua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each history.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aiyuan's current heavy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e three levels of urban texture,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a varie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aiyuan can be developed from three areas: Fucheng, Xincheng and suburb. The representative industrial heritage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ode and strategy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aiyuan.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洁;;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闾平贵;周章;魏向东;;浅谈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年01期

3 李波;王玉巧;;河北省工业遗产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4 杨希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新型社区的创建[J];现代城市;2009年04期

5 毛金凤;;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品牌建设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01期

6 刘翔;;工业遗产产生原因及特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3期

7 ;工业遗产价值认识篇 工业遗产:阅读城市的名片[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8 李晓萌;;浅谈档案在开发利用辽宁工业遗产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0年30期

9 张伟;苑化军;白跃新;;工业遗产留下记忆的年轮[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02期

10 薄茜;;工业遗产旅游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丛笑;保护好工业遗产这笔财富[N];宝鸡日报;2006年

2 桂娟;工业遗产:待开发的“富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东方言;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莉;北京呼吁抢救工业遗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润健 蔡玉高 杨守勇;错误观念是保护工业遗产“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张金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彩荷;“工业遗产”保护:一个紧迫而前瞻的战略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2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82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