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之谓性”到“生生之谓性”——先秦主要几种人性论检讨
本文关键词:从“生之谓性”到“生生之谓性”——先秦主要几种人性论检讨 出处:《学术界》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性兼具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单一地用善恶这样的人的社会属性,或"食色"这样的人的自然属性来概括人性的内容都不妥当。"生生"观念从个体与种群生命的存续和延续角度而言,主要指人的自然属性,从创生和化生的角度而言,主要指人的社会属性,恰当地概括了人的属性。先秦主要几种人性论的失误在于,单一地从人性的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来界定人性,导致理论的片面化或矛盾。但先秦人性论具有重要价值,它涉及个人的幸福、法、正义和善,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理论均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今天仍然极为重要。
[Abstra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ssence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human nature is both the natural attribute and social attribute, social attribute and single with such people, nature or the "food" people like to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the human nature are not appropriate. "Students" ideas from th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life existence and continuation point of view, mainly refers to the natural attributes, from the creation and metaplasia of the point of view, mainly refers to the social attributes, appropriately summarizes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 In pre Qin several theory of human error, the single is from human nature or society to define human nature, make the theory of one-sided or but the contradictio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has an important value, it relates to personal happiness, law, justice and economy of China's ancient political, cultural theory,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oday, still very important.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淮论坛杂志社;
【分类号】:B22
【正文快照】: 人性即人的属性,人性论是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有一个“以生谓性”的传统,也即告子所说的“生之谓性”〔1〕,是从先天的既成性角度来说人性,虽然孟子反对告子的这一说法,但这一传统当以孟子性善论为代表,他以“四端”之情反推本善之人性,至宋明理学发展为复性论。而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吾金;;再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去魅与重建[J];哲学分析;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光辉;;荀子道德论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彩风;儒家诚信观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洪军;陆机诗歌情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邱立汉;荀子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芳苹;简论楚歌的流变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大俊;实践与人的本质[J];哲学动态;1991年07期
2 叶壬虎;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概念的规定方法及内涵[J];哲学动态;1992年08期
3 石勇;;心理强大之路(连载八)[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胡义成;现实人性乃是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的对立统一[J];求是学刊;1985年04期
5 刘建民;人性,一个说不尽的话题[J];河东学刊;1999年05期
6 贺平;实践不能成为人的本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备课卡片[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年06期
8 刘铁榜;;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思索[J];医学与哲学;1989年03期
9 孙萌;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刘泽民;论“人性”[J];益阳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晓辉;;论当代中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以人的社会属性为视角[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张瑞娟;;从人的社会属性剖析构建和谐社会[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王利民;法律之人[N];光明日报;2014年
2 南京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孙江林;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几种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赵波;如何成为一名沟通高手[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赵军;用和谐思维构建和谐社会[N];丹东日报;2006年
5 陈礼德;辩证看待“利己”与“利他”[N];工人日报;2002年
6 林艳梅;和谐社会的意识向度[N];学习时报;2005年
7 段志义 汤强;让“两课”成为学生们的“精神聚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朱海兵;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群众健康素质[N];浙江日报;2006年
9 杨作文(作者单位系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工作[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10 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宋圭武;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N];甘肃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兰;从人性的角度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运鑫;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4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0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