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赛文化”观念与学校体育现实困境及其解消
本文关键词: 赛文化 学校体育 现实困境 解消 出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旧的赛文化以"代表队"和"选手"为主体,以团队争光模式为目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延续下去。新的赛文化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新的赛文化以多元主体参与和众多运动体验者为主体,不再采取"代表队"和争光模式。我国学校体育多年受旧的赛文化观念影响,形成了学—赛脱节的教学模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赛文化"观念和学校体育现实困境进行研究,认为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破除旧的赛文化观念,在"人人的教育、人人的体育和人人的比赛"新观念领引下,改革学校体育课程,建立学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同时构建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赛事平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体育课程同时,在实战比赛中感受运动的育人价值,由此学校体育才能走出现实困境,体育课程的诟病才能解消。
[Abstract]:The old competition culture takes "representative team" and "player" as the main body, takes the team winning honor pattern as the goal, has its existence rationality and will continue. The new competition culture is accompani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y. It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 new competition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numerous sports experiences, and no longer adopts the "team" and "glory" model. The school sport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old concept of competition culture for many years. It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leads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needs to be solved. The concept of "competition culture" and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reform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e should break the old concept of competition culture and reform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new concept of "everyone's education, everyone's sports and everyone's competi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odel of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all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platform, so that each student in th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actual combat competition feel the value of sports education. Therefore, school sports can get out of the real dilemma and the critic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an be eliminated.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4BTY007)
【分类号】:G807
【正文快照】: 投稿日期:2015-01-28对国民实施完备的体育教育,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2014年国务院下发46号文件,把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提升为国家战略;在2015年初的“两会”上,姚明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提案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个提案的背后,预示着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既要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谭小勇;;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现状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7期
2 李杰凯;;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年12期
4 李斌;;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波;古代中国和希腊体育竞赛历史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秀娟;;汉字教学要关注成字部首在合体字中的变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程润娇;;“V着V着”格式中动词的选择限制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刘东汶;;形象具体部首奇妙组成汉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武晓兰,许琦;有关游泳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5 程晓峰;奥林匹克学对我国体育价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6 许之屏;邱小梅;;我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6期
7 贾龙标,杨景林,张晓凌;浅析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孔繁敏,李岩;在大学中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白喜林,黄文彦,吴源;中国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篮球后备力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薛岚;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在义;刘辉;;民事行政检察调查权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郑丽;;《新华字典》新旧版本“扌”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安华;柴大定;林星雄;;中华排检码[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钟彬;;社会认同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丁大斌;黄昌宁;;汉语同音词调查及拼音输入法基线模型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7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基本特征与汉译方法───以《槰の又三郎》的汉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武红霞;王玲娟;;从汉语词汇探析“鹤”的褒义文化意蕴[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魏曙光;潘巧燕;;试论科学转型与体育科学体系的生成[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喻义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属性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4卷第3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3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员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梁天;公司控制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对外汉语轻声词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迅;“比赛法”在高职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艳艳;动词“打+N”的语义语法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彦;《说文解字》的字典性质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6 万永杰;组织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杨魁;从民生科技透视科学的目的[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小燕;高校人力资源模糊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辉;产品因素对网络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姜莉;“概论”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弘;张引;;吉林省白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杨_",卢元镇;希腊城邦制度与古代奥运会的产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董翠香;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张江南;面向21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吕利平,郭成杰;试论体育考古思维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李力研;体育,希腊人的自由──读黑格尔《历史哲学》片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吕利平,郭成杰;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姜楠;“射礼”源流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相如,姚蕾;北京市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妤;;中、美、日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2 安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8年08期
3 唐炼;程风;;论新时期学校体育地位重要性的重新确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01期
4 宋毅林;吴姜月;宋巨华;;学生体质健康 国家民族的希望——透析学校体育与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关联[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王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命教育视阈下我国学校体育地位的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冯永;;实现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罗培勇;;搞好学校体育 共建和谐文明校园[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曲爱英;;论学校体育之真义[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李彦;;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纲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潘洋;;学校与市场——浅谈我对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看法[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宏贵;李双成;黄靖;孙计金;;试论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王华倬;刘海元;;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研究进展与趋势[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陈新生;;论我国近代学校体育课程的产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承伟;;论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功能[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王凯;邱菀华;;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探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申亮;;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8 龙吉胜;;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9 周登嵩;;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综览[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赵立;索琳;骆映;王宏伟;;关于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哲学反思[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宇;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使命感责任感[N];鞍山日报 ;2007年
2 焦新;把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大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教育部部长 周济;认真学习抓紧落实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旦智塔;从战略高度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N];甘肃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红梅;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N];威海日报;2007年
6 平萍;上海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工程推进计划”[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走出当今学校体育的七大误区[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刘大海邋王建辉;关注学校体育不能停留在口号上[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郑伟锋;学校体育岂能“金牌第一”[N];中国体育报;2007年
10 周波;金牛区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N];成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吴畏;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秋菊;中国学校体育督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温朋飞;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留;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云朝;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戴安国;我国学校体育立法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4 刘丽;北京政府前期学校体育的发展研究(1912-1922)[D];河南大学;2009年
5 贾飞;成渝地区学校体育区域互动模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绍建;以人为本—学校体育实践的理论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学强;学校体育细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侍崇艳;学校体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周凤施;近代以来社会变迁对我国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4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4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