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商标授权确权程序中的公共利益与不良影响:以“微信”案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4 21:19

  本文关键词: “微信” 消费者 公共利益 不良影响 出处:《知识产权》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微信"商标案我们看到,商标的标识功能和交流媒介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件商标都不可能成为一项纯粹的私人权利,不可能与公共利益毫无瓜葛,决定了消费者应当成为商标法中"隐形的上帝",消费者所代表的利益应当成为商标法上的公共利益。在审查判断有关标志是否构成《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8)项所规定的"具有其他不良影响"时,不应当以根本不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标志或标志的要素本身为标准,而应当考虑该标志使用在其指定的商品上,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如果涉案商标将导致相关公众发生混淆误认,对已经形成的稳定的市场秩序造成消极影响,应当被认定"具有不良影响"。
[Abstract]:Through the "WeChat" trademark case, we can see that the trademark logo function and the social attributes of communication media, determines that any trademark can not become a purely private right, can no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ublic interest. Decided that consumers should become "invisible God" in trademark law. The interests represented by consumers shall become the public interest in trademark law. When examining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relevant marks constitute "other adverse effects" as stipulated in Article 10 (1) (1) (8) of the Trademark Law. The criteria should not b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logo or the elements of the mark canno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t all, but rather on whether the use of the logo on its designated commodity "may have a bearing on our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religious interests." National and other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and public order have a nega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if the trademark involved will lead to confus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public,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able market order that has been formed."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have "adverse effect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互联网环境下商标权保护的实践难题与制度创新”(14XFX008) 西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商标法律制度变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43
【正文快照】: “微信”应验了狄更斯在《双城记》第一段中的预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事业发展一日千里,如日中天;这是最坏的时代,“微信”商标的申请竟然被他人捷足先登;这是希望之春,涉案商标在商标局、商评委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中都被裁定不予注册;这是失望之冬,2015年3月11日“微信”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宏光;;论商标法的价值定位——兼论我国《商标法》第1条的修改[J];法学论坛;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为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正本清源[J];中华商标;2010年04期

2 俞飞;;从L'Oreal v Bellure案看欧盟商标保护新趋势[J];中华商标;2011年03期

3 孙敏洁;;商标授权的经济学分析[J];中华商标;2012年04期

4 李雨峰;;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检讨[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王宏军;;论我国技术创新法制的“社会本位”重构[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6 肖尤丹;;著作权文化转型与微观历史研究方法[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7 梁志文;;作品不是禁忌——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著作权纠纷[J];比较法研究;2007年01期

8 肖尤丹;谢祥;;知识产权效率价值的理论渊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郑书前;;论我国环境技术转移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及其克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10 陶楠;卓光俊;;美国影视产业版权体系结构的经济分析[J];当代传播;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胜兰;麦景琦;;专利立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宋云璇;杨光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职权配置模式之实践衍进与理论研判——论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设立[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王晶U,

本文编号:1461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61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