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转基因的社会科学研究热点问题评析
本文关键词: 转基因 风险管理 世界食品体系 跨国公司 社会运动 公众参与 出处:《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转基因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争议和社会运动,涉及知识产权、民间社会、农村环境和小农、公司控制以及世界粮食体系等方面,国外社会科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大体上,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层面。政治经济层面的研究重点是转基因作物成为全球农业资本主义的衍生物,并加强了对原有体系的不平等关系的讨论;社会层面的讨论集中在对转基因风险治理,科学知识、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运动对在农业中应用转基因的影响;在文化层面,各国对转基因存在的风险持有的不同态度与伦理关系和文化差异密不可分。转基因问题的建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科技在全球化时代被多方利益复杂性建构的必然,与此同时,转基因无论受哪个领域的话语影响又将直接影响利益分配和世界格局。本文不是对转基因安全性的讨论,而是对国外社会科学在转基因领域研究的梳理和评析。
[Abstract]:Global controversy and social movements on GM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ivil society,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 smallholder farmers, corporate control and the world food system, Foreign social science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is. In general, research on GM technology involves politics and economics.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research focus on GM crops as a derivative of global agricultural capitalism, and strengthened the discussion of the un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system; Discussions at the social level focused on the governance of GM risks,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sts and the public and the impact of social movemen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M in agriculture; at the cultural level,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risk of G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th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GM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complex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no matter what field of GMO is affected by the discourse,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nd the world pattern. This paper is not a discussion of the safety of GM, but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social sciences in the field of G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13;Q7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波;;“欢乐者”的烦恼——美国的同性恋运动(上)[J];世界知识;199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许俊达;汪玉娣;;论马克思的社会时间思想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3 方旭飞;;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社会运动[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魏巍;;2011-2012年上海青年政治学者关于社会运动的研究综述[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5 刘峰;;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抗争[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覃哲;;邻避社会运动中都市媒介对集体认同的构建及其市场动因——以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风波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7 魏光奇;;历史文化传统与改革的精神机制[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的研究前沿[N];学习时报;2003年
2 赵鼎新;社会运动和“人民”登上历史舞台[N];东方早报;2013年
3 媒体人士 陶舜;“开房找我”:网络社会运动雏形初具[N];中国经营报;2013年
4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友梅;完善社会建设的中观制度环境[N];解放日报;2010年
5 李永刚;抚慰伤痛的香港社会运动[N];南方周末;2008年
6 中国科学院 王瑾;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理论述评[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胡泳;占领的一代[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雷天;浪奔浪流:从激情到理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玛丽·卡尔多;一种解放的全球公民社会思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一如既往关心台湾民众利益[N];团结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XZ洋介;社会运动摄影的意义探索[D];复旦大学;2013年
2 陆海燕;运动与政治的逻辑[D];武汉大学;2009年
3 徐步华;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芳;基本权利视野下的香港社会运动[D];广东商学院;2013年
2 胡文魁;政治过程理论视角下波匈捷三国冷战时期社会运动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蒋梦捷;台湾媒体太阳花学运报道的框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高雅;社科著作《愤慨与希望的网络: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运动》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严诗瑶;社会运动的议题框架与动员策略[D];重庆大学;2016年
6 符婉;微博与当代社会运动的革新[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孙礼文;“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传统社会运动因素[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刘娟;互联网时代的轻社会运动[D];南京大学;2012年
9 王亚南;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运动动员结构[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3年
10 卜晓珊;网络社会运动发生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3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50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