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与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03:21

  本文选题:乡村公共空间 切入点:演变规律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千百年来,川西乡村大多遵循自然生长法则,择水而居、与林为伴、以田相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空间环境。乡村社群在长期与自然互动中形成了传统而智慧的生产生活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营建出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乡村社会在持续受到城乡二元矛盾和经济欠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后,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层面与城市存在差距。大量劳动力外涌,乡村社会引力失却,"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严重。究其深层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导致乡村社会组织建构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经济渗透下的乡村社会日益原子化,传统宗族血亲或邻里地缘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弱化,村民与乡村集体关系网络逐渐破裂。片面地以发展作为衡量一切的行动指标,使得以自上而下的规划管理方式为主的乡村社会忽略了村民们的声音和最本土化的需求,许多川西乡村失去内生运营的动力,乡村社会面临解体。就本文研究逻辑而言,笔者首先从乡村公共空间的角度切入,基于川西地区乡村社会的典型性和对乡愁记忆的理解,引入"家园—记忆"视角进行解析;其次,在理清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传统时期(明清时期)、变革时期(国民时期至改革开放以前)、探索时期(改革开放至今)之后,进行历史演变的论述,客观描述历史进程中的时代背景、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总结并归纳出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规律,再以"家园—记忆"视角对演变规律背后的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再次,通过五个不同类型川西乡村公共空间的个案研究,梳理出当前川西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存在的特点、困境或优势;最后提出基于"家园—记忆"视角下的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策略与路径。研究得出:(1)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历程背后体现着乡村社会的变迁过程。当传统时期的乡村格局在面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系统发生转变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乡村公共空间就会出现异化。这种异化过程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架构、经济环境、人们的思想存在意识直接相关。(2)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语境下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分离;其二,市场经济刺激带来的公共价值和交往方式的转变;其三,多方利益博弈带来的乡村公共空间管理方式的变化。(3)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不应是简单的元素拼贴,或者对传统空间营造模式的简单复刻。结合实证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应从"家园—记忆"的双重视角入手,把握乡村公共空间背后的社会性和空间性两方面,总结并提出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社会性重构中的社会生产系统重构、生活交往系统重构、复合生态系统重构的重构策略,以及空间性重构中的空间要素的提取、结构的组织和场所的再现三个方面的具体营建路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全柱;;文化自觉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王春程;孔燕;李广斌;;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04期

3 颜毓洁;任学文;;日本造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现代农业;2013年06期

4 黄杉;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年05期

5 郑峗;魏开;;村落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华中建筑;2013年03期

6 任怀玉;;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基于NGO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10期

7 李德英;;民国时期成都平原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兼论农村基层市场社区理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林辉煌;;变迁社会中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基于浙江J村的调查[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9 夏国锋;;村庄公共生活:历史变迁与外力形构——鲁西南夏村的个案考察[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秀峰;廖其发;;论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晶环;农村公共空间的转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霍盛亚;英国文学家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吴兴智;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浙江大学;2008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萌;基于社会重塑目标下的川西林盘社区营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谢留莎;甘肃岷县马场村公共空间演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明彦;乡村社区中的公共空间营造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严嘉伟;基于乡土记忆的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5年

5 胡肖;川西平原堰渠体系与城乡空间格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伟;转型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东;苏南乡村公共空间功能转型与形态重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8 刘坤;我国乡村公共开放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涂波;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8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18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