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小城镇住宅建筑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选题:小城镇 + 住宅建筑 ; 参考:《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摘要】:小城镇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服务中心。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经济水平、气候特点及传统文化使得我国小城镇建筑呈现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根据徐州地区多个小城镇124户住宅建筑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深入分析了该地区住宅朝向、庭院绿化、层数及层高、围护结构以及能源使用结构,为改善该地区小城镇住宅建筑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实践依据。
[Abstract]:Small towns are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technological,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ervice centers.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China present a variety of development model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24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everal small towns in Xuzhou area,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orientation, greening of the courtyard, the number of floors and the height of the storeys,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and the energy use structure in this area.It provides a prac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small towns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住建厅科技计划项目(2012JH07)
【分类号】:TU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葵菲;翟晓清;;住宅建筑:我们需要怎样的风格[J];房地产导刊;2004年16期
2 张欣;住宅建筑功能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3 晓枫;;谁来为农民住宅建筑把关?[J];中华建设;2006年02期
4 ;白皇帝中心区高层复合住宅建筑[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10期
5 沈丹;董波;;英国乡村传统住宅建筑的文化意蕴[J];住宅科技;2007年06期
6 ;住宅建筑[J];世界建筑导报;2008年01期
7 赵琪;;浅谈住宅建筑的空间创新[J];硅谷;2008年12期
8 李天铭;;论桂林住宅建筑的美学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罗大为;刘玉超;;初探未来住宅建筑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0年02期
10 刘江;;试论住宅建筑的节能[J];科技风;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玮;龙惟定;刘仲英;;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源需求预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金志强;芝效林;梅刚;;太原近代住宅建筑及其发展过程[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卢楠;朱能;徐友浩;;亚洲若干城市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军;金骞;;上海市既有住宅建筑适老化功能提升技术措施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倪德良;;着力推进住宅建筑设备节能[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6 陈淑琴;李念平;关军;潘尤贵;吉野博;;长沙市住宅建筑夏季能耗调查的统计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7 张春枝;翁维安;;可再生能源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分析[A];《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淑琴;沈恒根;李念平;关军;;住宅建筑能量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延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设计的探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10 刘伟;王恒伟;;远传仪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林 编译;美国:住宅建筑用后评估[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曦;未来住宅建筑功能尺度的可能性[N];中华建筑报;2013年
3 孙林;住宅建筑的集中供冷不可能节能[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记者 李瑞娟;我市住宅建筑近半节能[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吴宏雄;住宅建筑层高不宜小于2.8米[N];福建日报;2007年
6 佛瑞斯特研究院首席顾问 恩里克·莫诺 教授 王庄林 译;欧美建筑师畅想未来世界住宅建筑[N];建筑时报;2014年
7 郭元乐;兰州住宅建筑执行50%节能标准[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记者 刘元玉;2011年至2013年2486万平方米住宅建筑穿上“保暖衣”[N];威海日报;2012年
9 王伟民;住宅建筑能耗标识提上日程 观念仍是瓶颈[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迈格格;生态型住宅在欧洲大行其道[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淑琴;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城市住宅建筑能耗特征分析与节能评价[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卫华;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指标分级标准体系的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喻伟;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运成;住宅建筑中健康环保理论体系及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代语;夏热冬冷地区中庭式住宅建筑室内自然通风设计策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柯辰达;基于BIM技术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皮立婷;旧住宅建筑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晓雯;城市密集型住宅建筑的立体绿化形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峙;住宅建筑改扩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小贝;绿色住宅建筑节地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胡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晓莉;细节中的住宅建筑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董磊;基于资源节约的城市住宅建筑存量更新策略[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57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5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