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复习建议
本文关键词:2012年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复习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2年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复习建议 投稿:白廒廓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也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综观2011年各地各类高考试卷,“经济生活”试题在整个政治学科中的比例都基本维持在24%~32%之间。认真梳理和归纳2011年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命题特点,将有利于增强…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薄弱环节,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形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和手段。本文对比分析了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UP/DOWN”和“上/下”的地位隐喻,解读英汉在社会等级这个概念域内,从表达形式到反映的认知模式上的相似之处。[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地位隐喻…
作者:张家如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1年12期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也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综观2011年各地各类高考试卷,“经济生活”试题在整个政治学科中的比例都基本维持在24%~32%之间。认真梳理和归纳2011年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命题特点,将有利于增强我们对2012年高考命题趋向的研究和把握,有利于考生寻找到更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做好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2011年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特点
1.命题基本情况(见表1)
2.试题基本特点
(1)基础性:注重基础,更加突出主干知识的深度考查。
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如浙江卷第24题“信用卡”、北京卷第32题“信贷消费”、安徽卷第3题“通货膨胀”、新课程全国卷第14题“消费对生产反作用”、天津卷第10题“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
②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如浙江卷第25题“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与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关系”、第26题“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关系”,天津卷第8题“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物价新水平基本稳定等关系”,福建卷第32题“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广东卷第25题“消费者理性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等。
③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如浙江卷第26题和天津卷第11题“个税调整”与“个税计算问题”、安徽卷第1题“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山东卷第17题“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增长目标要求”等题较好地突出了生活性、灵活性;而在非选择题部分,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试题的生活性、灵活性。
④在突出教材主干知识深度考查的同时,也不回避上一年已考内容。如安徽卷第2题“价格变动与相关商品需求量”,新课程全国卷第12题“商品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山东卷第18题“商品价格、需求量、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均与该地去年相应考卷的考题或相近或属同一考查的内容。
(2)能力性:突出思维性,直接切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今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试题是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知识能力相融合的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试题较好地突出了灵活性,强化了思维力度。
①从试卷形式上看,试题“能力立意”意图明显。一是题型结构虽大体稳定但略有微调。多项组合型选择题明显增多,山东、天津、安徽、福建卷在3个选择题中有2个是多项组合型选择题,其中安徽2题都是“4选2”选择题,福建还出现“4选2或3”选择题。主观题多是图表与材料结合,如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安徽、福建卷。设问角度突出考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如何做”“如何看”等,如安徽卷38题(1)“请你谈谈……”,广东卷第36题(2)“请你为……提出建议”,福建卷第39题(3)“应如何促进……”,浙江卷第41题(2)出现了难度更高的评析题。
②从试卷内容上看,试题强化了思维力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首先,在四个考核目标中后两个目标“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所涉及的题目数量较多,几乎包括了所有非选择题;其次,对每一考核目标的要求也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如北京39题(1)、安徽卷38题(1)、广东卷第36题(2)、福建卷第39题(3)、浙江卷第41题(2)等达到了“论证和探讨问题”目标的最高层次要求。
(3)时代性: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彰显新课程导向。今年的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更趋理性和成熟:时代感很强,紧密贴近实际;不回避热点,但又不一味地追逐热点;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
①联系焦点,关注热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命题所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试题涉及生活消费、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居民收入、个税调整、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产品质量等等,如浙江卷第25题“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第26题“提高个税起征点”,天津卷第11题“个税计算”、山东卷第25题“提高居民收入”,福建卷第32题“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广东卷第25题“理性消费”等问题。
②注重持续热点和隐性热点的结合,关注经济发展长远战略。新课程全国卷第13题“自主品牌建设”、浙江卷第41题(1)(2)“劳动、就业与‘用工荒’”、天津卷第12题(1)“有质量与效益的增长速度”、北京卷第38题(1)“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山东卷第28题(5)“‘十二五’产业发展”、福建卷第39题(3)“发展海洋经济”等。
③试题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形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总体来看,今年政治试题素材的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反映时代特色。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理论来源于课本,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如浙江卷第25题“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第26题“个税调整”、41题(3)“用工荒”,福建卷第31题“CPI与财政、货币政策”,广东第31题“通货膨胀与理性消费”等问题。
二、对2012年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复习备考的建议
综观2011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模块试题命题特点,我们预测2012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将继续遵循“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路,命题将会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呈现“求新”“求变”趋向,突出灵活多样,注重问题探究,强化思维力度,关注经济生活,体现时代精神。为此提出以下复习备考的建议: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明确阶段性复习重点
从知识构建角度,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1)“经济生活”模块第一轮复习一般从第一学期开学开始至九月底,大约四至五周时间,主要以2011年高考考点为基点,从纵向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理清知识结构,夯实基础知识,突破薄弱环节,构建纵向知识体系。(2)第二轮复习从第二学期开学开始,大约二至三周时间,主要以2012年新《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学科知识专题复习为突破口,突出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和调整考点,注重模块知识的“内联外引”,构建横向知识体系。(3)第三轮复习从四月中旬开始,主要与政治学科其他模块结合,以当年度的重大时政热点为重点,有目的地渗透、运用《经济生活》模块的相关主干知识、核心概念,构建立体式的知识体系。
2.抓“纲”务“本”,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抓“纲”务“本”。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固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指引下,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把握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是指在知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对学科体系起支撑作用的知识。“经济生活”的主干知识包括: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原理);重要关系和意义;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和要求。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主干知识包括:①核心概念:商品、货币、价格、价值、消费、消费结构等;②基本观点:货币的本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
(3)构建知识网络。运用知识网络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把握书本知识。我们可以以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块、知识网;我们也可以按照教材主体“生活与消费——生产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市场与发展”的顺序来构建知识网络;我们还可以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为线索来构建知识网络。总之,通过对原有知识的重新整合,,使主干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从而更牢固、准确地掌握主干知识,能有效、正确地应用知识。
3.围绕重点专题,重组知识体系
在一些高考选择题中我们看到,其选择项源自不同的知识块甚至单元,而综合题的设问指向有的是指向整个模块或单元知识块,因此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对学科知识进行跨框节、跨单元的综合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围绕社会经济热点重新组织、构建知识板块。其基本方法主要有:(1)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进行知识重组。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有国家、企业、个人、国际组织等,围绕主体从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角度分析它们的原因、作用、意义、措施等,重组知识块。(2)围绕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专题进行知识重组。如围绕“发展海洋经济”这个专题,从什么是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怎么样、为什么要发展海洋经济(必要性、重要性等)和怎样发展海洋经济(从国家、企业、个人等角度)进行知识重组。
4.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应试能力
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试题设计关注社会热点,是我国通过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需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政治试题都遵从“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从对考生进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出发,选择社会热点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高考试题。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领域的活动变化是最为活跃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留意社会热点中的经济问题和经济领域内的新变化,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以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论证和探究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人民币升值问题、房价物价与通胀问题、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收入分配与个税调整问题、“十二五规划”与经济发展问题、金砖三亚峰会与经济全球化问题等,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针对性训练的经济热点之一。
5.熟悉各类题型,掌握解答方法
“经济生活”模块的高考试题与思想政治课其他模块的高考试题的解答方法具有一般的、共性的要求。但是,由于经济现象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如用数据、图表等来表现会更精确、形象,因此“经济生活”模块还有其特有的题型。比如:
(1)计算题。近年来,在“经济生活”模块高考试题中常考的计算题有:①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③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④恩格尔系数的计算;⑤存款利息的计算;⑥股票价格的计算;⑦投资与利润、分配与收入方面的计算;⑧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考生要加强对各种计算题的训练,做到成竹在胸。
(2)图表题。将各种形式的图表作为试题材料,是“经济生活”模块试题的特色之一。图表的主要形式有:表格、坐标曲线图和柱形图、饼状比例图等。图表题的一般解答步骤和要求可以归结为“三看”、“三比”和“三忌”:①解读图表材料要“三看”:一看图表标题。标题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对理解试题的核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和导向作用,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有的甚至是答案的组成部分。二看图表内容。图表所反映的各种现象都是通过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只有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综观数据的起点和终点,才能结合标题提示和注解来说明问题的态势、变化的程度或变化的趋势。三看图表的图例、注解。表注、图例与表格有必然联系,是图表材料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如果忽视了表注、图例,就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②分析图表要“三比”: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图表与图表比较。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从中归纳出经济现象的变化趋势或揭示其规律。通过图表与图表间的比较,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如现象之间的联系、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前后相继的联系,也有正反两方面的联系,以及因果联系等。③结合图表答题时有“三忌”:一忌离开设问要求去解读图表,结果答非所问;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
在历年高考中,“经济生活”模块的综合题往往集中于考查考生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描述或对经济问题的原因、意义、措施等方面的思考。因此,在复习中还应加强对这些题型的训练,并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与规律。
作者介绍:张家如,浙江省慈溪中学。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也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综观2011年各地各类高考试卷,“经济生活”试题在整个政治学科中的比例都基本维持在24%~32%之间。认真梳理和归纳2011年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命题特点,将有利于增强…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也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综观2011年各地各类高考试卷,“经济生活”试题在整个政治学科中的比例都基本维持在24%~32%之间。认真梳理和归纳2011年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命题特点,将有利于增强…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也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综观2011年各地各类高考试卷,“经济生活”试题在整个政治学科中的比例都基本维持在24%~32%之间。认真梳理和归纳2011年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命题特点,将有利于增强…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2012年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复习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