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后金(清)社会变革下汉鲜女俘问题研究(1616-1644)

发布时间:2018-04-24 09:44

  本文选题:后金(清)时期 + 社会变革 ; 参考:《渤海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后金(清)时期(1616-1644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掠夺人口,特别是来自明王朝和李氏朝鲜的人民,为清(后金)入关前政权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成为了后金(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后金(清)通过与明、鲜作战俘获了大量汉族女性和朝鲜女性,统治者对她们采取了为奴、为妓、买卖等处置方式,她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后金(清)政权崛起和对外扩过程中,汉鲜女俘问题在后金(清)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其数量庞大,身份特殊,所以她们的归宿问题在女真社会统治下得到了充分关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共俘获汉族人口达百万之众,女性人口占有很大比重。而对女性的占有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统治者通常将俘获的汉族女子赏赐给下级将领,用以犒劳有功将士。以至于当时社会形成了一股狎妓汉族女俘的歪风邪气,影响了社会秩序,满汉两民族曾因此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为了缓和满洲政权内部紧张的民族关系,太祖、太宗皇帝采取了恩养的民族政策。皇太极继位初期,明朝彻底割断了与后金(清)的互市贸易,后金社会便失去了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来源,国内爆发了严重的饥荒。此时,太宗皇帝为了另谋贸易通道,便将矛头指向了近邻朝鲜。通过“丁卯之役”“丙子之役”两次对朝战争,后金(清)政权抢掠了数以万计朝鲜人口和财物,被俘获的大量朝鲜女性被带到后金(清)境内,用以进行人口买卖活动。太祖皇帝将被俘朝鲜人口作为两国互市贸易的重要筹码,借此从朝鲜获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两国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人口赎还问题的交涉,最终由“丁卯”“兄弟关系”演变为“丙子”“君臣之义”,清朝也因此加快了入主中原的步伐。
[Abstract]:In the later Jin Dynasty (Qing Dynasty), in 1616-1644, Nuerhachi and Huangtai Dynasty plundered the population by waging a foreign war, especially the people from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Lee's Republic of Korea,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gime before the entry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later Jin Dynasty). The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vided important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became the important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 on. Later Jin (Qing) captured a large number of Han women and Korean women through war with the Ming Dynasty. The rulers treated them as slaves, prostitutes, buying and selling, and so on. They were regarded as 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rise of the regime of the later Jin Dynasty (Qing Dynasty) and its outward expansion, the issue of female captivity in the Han Dynasty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changes of the later Jin Dynasty (Qing), because of its huge number and special status.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their fate has been fully concerned under the rule of Nu Zhen society. Nuerhachi and Huangtai capture a total of millions of Han population, female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The occupation of women had become a habit at that time, and rulers usually gave the captured Han women to junior generals to reward the meritorious officers. So much so that at that time society formed an evil trend of sexual prostitution and the capture of Han women, which affected the social order. As a result, the Manchu and Han nationalities had a very deep contradiction. In order to ease the tense ethnic relations within the Manchu regime, Taizu, Emperor Taizong adopted a national policy of benevolence.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succession of Emperor Taiji, the Ming Dynasty completely cut off the intermarket trade with the later Jin Dynasty (Qing Dynasty), and the society of the latter Jin Dynasty lost its basic source of material means of subsistence, and a severe famine broke out in the country. At this time, Emperor Taizong in order to seek another trade channel, will point the spearhead of the nearest neighbor Korea. Through "the Battle of Dingmao" and "the Battle of the third son", the regime of the later Jin Dynasty plundered tens of thousands of Korean people and proper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captured Korean women were taken to the territory of Houjin (Qing) to carry out human trafficking activities. Emperor Taizu used the captured North Korean population as an important bargaining chip in the mutu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order to ga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support from North Korea.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negotiation on the issue of the redemp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e two countries finally changed from "Ding Mao" "Brotherhood" to "C" and "the righteousness of monarch and minister", and the Qing Dynasty also quickened the pace of taking over the Central Plains.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奎正,朱朝晖;湖南杂散居区城市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裴圣愚;;中国近代民族关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乌仁其其格;;近代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研究——以土默川蒙汉民族关系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良品;田小雨;;论明代贵州水西安氏土司战争与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7 陶懋炳;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若干问题浅议[J];益阳师专学报;1983年03期

8 侯哲安;;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J];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01期

9 何兹全;;论述历史上民族关系时不可忽略的一面[J];历史教学;1983年06期

10 陈佳华,林荣贵;元统一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付广华;壮汉民族关系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段煜炜;认真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N];承德日报;2005年

8 周竞红;科学发展观更利于巩固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2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6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96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