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产业结构转型期珠三角体育用品出口PEST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7 10:57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转型 + 珠三角 ; 参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运用文献法与市场调研法,以PEST模型为依据,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4个维度分析产业结构转型期珠三角体育用品出口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研究结果:(1)政治环境表现为:1国家法律与政策积极保障;2广东转型政策及外贸政策利好;3行业标准化建设不足。(2)经济环境表现为:1国际贸易关系存在不稳定性,企业危与机并存;2人民币汇率(升值)负面影响明显;3技术壁垒高筑与贸易摩擦频发。(3)社会环境表现为:1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呈现"回流"的社会流动性;2社会潮流与风尚利好国内体育用品市场;3体育赛事营销促进民族品牌生成。(4)技术环境表现为:1技术研发政府政策与平台初步形成;2体育用品中小企业研发不足,专利意识淡薄;3"云"技术与网络平台促成企业营销变革。最后提出5点对策:1利用良好政策环境,加强行业标准化与国际化建设;2主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3灵活处理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4打造企业研发优势的产业聚集;5推广、规范与完善网络营销。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market research, based on the PEST model, from the 4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ical analysis,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export of sports good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period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as follows: 1 countries' legal and political policy positive guarantee; 2 Guangdong transformation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policy benefit; 3 l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is insufficient. (2)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shows: 1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are unstable, enterprise danger and machine coexist; 2 RMB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has obvious negative influence; 3 technical barriers are high and trade friction frequent. (3) social environment is the social mobility of the rise of the 1 labor force and the present "return"; 2 social trend and fashion Good domestic sporting goods market; 3 sports marketing promotion of national brand generation. (4) technical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1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overnment policy and platform initially formed; 2 sports products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R & D shortage, patent consciousness weak; 3 "cloud" technology and network platform to promote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ge. Finally, put forward 5 countermeasures: 1 use of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strengthen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2 actively respond to trade friction and trade barriers; 3 flexible treatment of RMB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problem; 4 to build enterprise R & D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aggregation; 5 promotion,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marketing.

【作者单位】: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GD12CTY01)
【分类号】: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飞;;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风险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陈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基于2006.1-2010.5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3 陶忠元;马烈林;;标准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2年08期

4 张秀娥;李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5 李真;;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倒逼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6 谢孟军;;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我国出口贸易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6期

7 杨倩;姚颂平;陈锡尧;;嘉兴发展体育产业的SWOT—PEST模型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钧;;区域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6期

9 袁裕辉;;多重外部因素下珠三角外贸企业适应性成长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6期

10 文东伟;;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及其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7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蔡建明;杜姗姗;;北京市综合性观光农业园效益影响机理及调控策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英华;;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江亮;饶平;胡建忠;李红军;窦卉平;;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3 李红卫;李红;白震;;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应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研究——以我国体育用品的IPO企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4 张培刚;周启迪;;上市公司公募融资对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一般性影响——以李宁公司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王佳;;虚拟社区、在线口碑与消费者行为[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6 徐明东;;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1997—2006[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7 唐云锋;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债务的成因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9 张玉明;段升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杨碧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1995-2008[J];当代财经;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2 周良君,李圣旺,周西宽,陈小英,郑泽云;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周良君;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0期

4 席玉宝;刘应;金涛;;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5年12期

5 红云;国际体育用品需求趋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2期

6 孙继龙;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吴晓阳;中国体育用品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4期

8 席玉宝;袁铜墙;;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调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靳英华;;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赵恒;陈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大连体育用品商场[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2 陈小英;周良君;郑泽云;;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陆元兆;;我国体育用品结构趋同现象的博弈分析及战略选择[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4 王潇;杨明;;试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模式[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5 祝振军;叶冬清;;珠江三角洲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邵明虎;李建设;;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陈文倩;;北京市体育用品展览会的发展策略初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杨军;白震;;次贷危机冲击波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9 何琛珏;刘兵;;开创“蓝海”: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新路径[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10 段雯;;试论后奥运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建设与营销[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航;国产球:响当当的品牌何其少[N];中国质量报;2003年

2 吉力;中国体育用品距世界品牌有多远?[N];国际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睿;体育用品: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N];湖南经济报;2001年

4 曹明;你学会保护自己了吗[N];今日信息报;2004年

5 许珂;国际体育用品巨头 抢食500亿美元中国蛋糕[N];市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宋辉;假冒体育用品为何屡禁不止[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7 记者 张旭光 田洁;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规模空前[N];中国体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秀萍;钦差“大使”[N];中国体育报;2000年

9 记者 窦红梅;体育用品一条街售假连房东一起罚[N];北京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鹤翔;体育用品上演渠道争霸[N];财经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芳芳;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温洪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勐;北京市学龄儿童体育用品市场供需状况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3 牛奔;中国体育用品品牌打造与推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鲍芳芳;基于博弈论的体育用品营销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康磊;形象经济时代大众体育用品品牌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三云;长株潭城市群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明虎;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8 赵秋野;重庆市主城区中老年体育用品开发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栗X;河南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思平;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0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810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