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从《子夜》到《农村三部曲》——论茅盾小说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形态的努力

发布时间:2018-05-07 12:05

  本文选题:《子夜》 + 农村三部曲 ; 参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04期


【摘要】:正1928年至1932年间,茅盾完成了《子夜》的构思与写作。考虑到当时思想界、学术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和革命文学的争论,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停留在《子夜》耳熟能详的故事上,也不能仅仅述说其开创性的文学地位。我们更关心的是《子夜》所创造的"社会剖析"范式在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分析眼光的同时,是如何转化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的。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分析落实到《子
[Abstract]:Between 1928 and 1932, Mao Dun completed the idea and writing of Midnight. Considering the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debate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that time, we can not only focus on the familiar stories of Midnight, nor can we just describe its pioneering literary status. W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how the paradigm of "social analysis" created by Midnigh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principle of realistic literary cre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it has Marxis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vision. Carrying out the Social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Social Science Theory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建筑学院人文系;
【基金】:校级培育项目“新世纪乡下人进城的文学想象与新型城镇化”[XKY201420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景高;瞿秋白与《子夜》[J];党史天地;2001年10期

2 易惠霞;《子夜》中资本家形象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畅;;《子夜》的另一种解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代江平;;《子夜》中的经济[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王菲;;解读《子夜》的“客厅文化”[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姚莫诩;王治平;;《子夜》的经济学解读[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7 任亚娜;;《子夜》人际关系的商品化简论[J];文学教育(上);2008年03期

8 陈思广;;未完成的展示——1933—1948年的《子夜》接受研究[J];江汉论坛;2008年05期

9 王彬彬;;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从一个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歧途[J];南方文坛;2009年01期

10 江腊生;;论《子夜》的三个话语世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平;;从接受美学看《子夜》的价值取向[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2 江腊生;;《子夜》中“三个世界”的阐释及其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李振坤;;对《子夜》几点细节的疑义[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4 罗宗义;;关于《子夜》中的共产党员形象[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5 刘小中;;瞿秋白与《子夜》[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6 贾振勇;;《子夜》:感性生命力和理性生命力的纠结[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7 张颂南;;从美学角度探索《子夜》[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下册)[C];1983年

8 苏敏逸;;政治理念与小说形式的结合:论《子夜》模式[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曾镇南;;尽传其精神,重现其堂庑——电视连续剧《子夜》观后[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10 李丹;;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子夜》文学创作——以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发行公债为例[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甄明;《子夜》的原名[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周惠斌;《子夜》出版的前前后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吴娜 本报通讯员 龚晨;文学要反映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4 ;暑期学生读什么书? 专家老师开出书目[N];北京日报;2000年

5 钱振纲;茅盾评说史的回顾与思考[N];文艺报;2011年

6 李继凯;堪为师表的茅盾[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  蔡琦;茅盾纪念堂及陵园昨在乌镇落成[N];嘉兴日报;2006年

8 山西省大同市文联主席 聂还贵;以“文学报告”提升报告文学的品质[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对《子夜》中空间形象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李巧智;《子夜》的现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D];辽宁大学;2013年

3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4 崔莉;文学想象历史—重读《子夜》及“农村三部曲”[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贤君;跨越时空的承袭[D];暨南大学;2012年

6 张伟涛;革命语境中的上海叙事[D];延边大学;2013年

7 王颖;多维视野下的民族工商叙事[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芬芬;论茅盾《子夜》对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造性接受[D];南昌大学;2013年

9 鞠新泉;时代、个人与主体价值的艰难选择[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向晨蔚;茅盾小说两极阅读现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85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