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汉画像石所见禳除旱灾题材的考古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1 13:00

  本文选题:汉画像石 + 禳除旱灾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旱灾为代表的自然灾害对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影响较为严重,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想信仰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研究两汉时期画像石有必要探讨当时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思想信仰,以及在此信仰基础上采取的禳灾措施。这些内容虽然在《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有所反映,但存在一定的记载不足情况,需要通过研究汉画像石这一类考古资料来进行印证和补充。本文主要以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两汉时期画像石中所见的禳除旱灾题材进行探讨。文中将汉画像石所见旱灾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图像:应龙图案、虎食旱魃和气象神出行图,对每一类图像首先搜集文献的相关记载予以印证,整理该类图像的画像石资料,对其进行分区和分型。通过探讨这一类画像石的图像内容、雕刻技法、画像风格以及在墓中的所处位置和伴出图像,探讨禳除旱灾题材在汉画像石中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分析旱灾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通过汉画像石所反映出来的禳灾手段。通过画像内容架构分析及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从整体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汉画像石禳除旱灾题材在墓葬思想与习俗中的功用,理清其与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Abstract]:China has been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natural disasters, represented by drought,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the ancient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th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as well as their ideological beliefs, were also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tone relief in the Han Dynasty. It is necessary to probe into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ir ideological beliefs, as well as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on the basis of this belief. Although these contents are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such as "Han Shu", but there is a certain lack of record, it needs to be confirmed and supplemented by the study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such as stone relief in Han Dynasty. In this paper, the arche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to discuss the theme of eliminating drought in stone relief in Han Dynasty. In this paper, the theme of drought in the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images: the dragon pattern, the tiger eating drought and the weather god travel map. The related records of each kind of images are first collected to confirm and collate the stone relief materials of this kind of images. It was divided and classified. Through discussing the image content, engraving technique, portrait style, the position and accompanying image in the tomb of this kind of ston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nifest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theme of "eliminating drought" in the stone relief of Han Dynas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on people's ideas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e means of disaster-relief reflected by stone relief in Han Dynas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portrai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 theme in the burial thought and custom from the whole angle, and clarifies its relation with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t that tim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中;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希;陕北汉画像石浅说[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汪小洋;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廖开霞,李诗芳,燕燕燕;试谈滕州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年03期

6 彭洋云 ,张文华;痴迷汉画像石的吕风林[J];中州统战;2003年04期

7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子中;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J];民族艺术;2004年01期

9 刘辉;;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J];中国书画;2004年04期

10 孙保瑞;论汉画像石刻的光影构成[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顾颖;汉画像祥瑞图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史培争;汉画像与历史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吴琼;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欣;汉画像石装饰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愿;陕北、晋西彩绘汉画像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19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919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