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迈向贸易强国: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本文选题:贸易强国 + 共性和特性 ; 参考:《经济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建设贸易强国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或许更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贸易强国,它是一个国际对比的概念。因此本文首先要回答,当今世界谁是贸易强国?在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下,贸易强国不可能只有一个,如果有若干个,那么就如同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规律,森林里的树叶没有两片是相同的。各个贸易强国之间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其中必有共性特征,也有各自的特殊性。既分析它们的共性特征,又力图揭示不同国家的特殊性,这是本文的方法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新变化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需要对贸易强国的内涵及其共性特征有新的辨析,从而构建贸易强国共性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筛选出有客观依据的贸易强国;然后构建贸易强国特性指标和分类方法,划分出多种贸易强国类型,且对每类贸易强国的代表性国家进行简要分析。在这种分析基础上,再客观分析我国与世界各贸易强国的差距,提出我国迈向贸易强国的目标和路径,尤其是需要科学判断和界定我国应该达到的贸易强国标准和目标,准确分析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各种类型的演变趋势,提出当下我国迈向贸易强国的主要政策思路。
[Abstract]:Building a powerful trade coun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r longer term). The so-called trade power, it is an international contrast concept. Therefore, the first answer of this paper is, who is the trade power in the world today? Under the trend of multipolar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re cannot be only one trading power. If there are several, then, just as the natural law of biodiversity, no two leaves in the forest are the same. Each trade power also cannot be identical, among them must hav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 also has their own particularity. It i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ir common features and to reveal the particularit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changes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ntry of China's economy into a new normal, we need to have a new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de power.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common index of trade power and carry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o screen out the trade powerful country which has the objective basis then constructs the trade powerful country characteristic index and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divides many kinds of trade powerful country type. And to each kind of trade powerful country representative country carries on the brief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objectively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s trading powers, and puts forward the goal and path for our country to move towards a strong trade power, especially the standards and objective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achieve in judging and defining the trade power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achieve.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evolution trend of China's becoming a trade power,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licy thinking of our country to become a trade power.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CJY062,14CJY003)的资助
【分类号】:F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裴长洪;;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J];经济研究;2016年04期
2 盛斌;;建设国际经贸强国的经验与方略[J];国际贸易;2015年10期
3 裴长洪;;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J];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4 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永泉;;海关税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和选择[J];税收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2 关雪凌;于鹏;赵尹铭;;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与战略[J];亚太经济;2017年03期
3 裴长洪;刘洪愧;;中国怎样迈向贸易强国:一个新的分析思路[J];经济研究;2017年05期
4 崔蕴华;;全球经济治理与全球价值链治理比较研究[J];智富时代;2017年05期
5 王亚军;;“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创新与典范价值[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03期
6 王备;;经济新常态下的贸易强国评价体系与战略实施路径文献综述[J];对外经贸;2017年02期
7 杨磊;赵婷婷;;山东省对外贸易的新常态与转型升级研究[J];河南科学;2017年01期
8 盛斌;黎峰;;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01期
9 杜振华;和佩珊;;软件贸易强国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分析[J];全球化;2017年01期
10 杨挺;李志中;陈子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征及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裴长洪;;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J];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2 裴长洪;;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3 杨圣明;;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新战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中国化探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国兴;成靖;;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J];国际展望;2010年03期
5 斯图瓦特·帕特里克;杨文静;;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3期
6 奈瑞.伍茨;曲博;;全球经济治理:强化多边制度[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举;中国迈向贸易强国须着力解决七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15期
2 郝志功;;创建贸易强国的冷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01期
3 郑宝银;;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历史必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5期
4 张鸿;;外贸万亿美元的意味——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J];江苏商论;2006年06期
5 谌曦;;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战略路径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年24期
6 高寿华;王孝瑜;;中国成长为贸易强国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7年29期
7 毛日f;;贸易强国的中国路径[J];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07期
8 乐祥鹏;;打造贸易强国之方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9期
9 柳思维;;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制度创新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柳思维;;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制度创新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距离世界贸易强国,我们有多远[N];国际商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宋斌斌;培育新优势 首份贸易强国纲领性文件将出[N];中国工业报;2014年
3 中新社记者 徐东晖;经济点评:中国离世界贸易强国尚有差距[N];北京科技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陈正红;“万亿”基石上的贸易强国断想[N];国际商报;2004年
5 张毅;外贸首超百亿美元 我国仍非贸易强国[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6 余东晖;中国离世界贸易强国尚有差距[N];上海金融报;2001年
7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霍建国 李钢 李俊 崔卫杰;中国稳步走向贸易强国[N];人民日报;2010年
8 张婧;让“十二五”成为贸易强国起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杨圣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进“两洋”战略 打造贸易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冯雷;自主进口:成就贸易强国的关键[N];国际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红斌;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洪玲;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科学发展观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亦男;我国实现文化贸易强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李琦;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李峰;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评判体系指标化及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5 周惠;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D];苏州大学;2008年
6 唐鹏;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选择[D];外交学院;2012年
7 郝丽娟;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杰;贸易强国战略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吴琅;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模式转型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张科;贸易强国、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35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93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