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下美国与欧盟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反补贴 + 《SCM协定》 ; 参考:《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补贴是各个国家在发展其经济时都会运用的一种手段,具有其种类繁多、隐蔽性强、非透明度高的特点。一方面,本国政府有权制定政策扶植促进某些领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他国政府也有权利使用救济手段消除对本国经济产生损害的补贴行为。自2004年起,我国至今遭受了69起反补贴调查,占全球总数的22%,其中34起都是由美国提起的,6起由欧盟提起。本文在WTO框架下比较美国与欧盟的反补贴法律制度,旨在探讨如何针对美、欧反补贴规则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中的差别,为中国的政府与企业在实践操作中制定相应的战略选择。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分别运用经济学与法学的分析方法,获得了反补贴法律制度存在的经济学基础与法理学基础,并以此作为逻辑起点,在WTO框架下进行了美国与欧盟反补贴法律规则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比较分析,分别检验了美、欧反补贴法律规则与WTO多边规则的相符性,最后通过美、欧共同对中国同一产品的反补贴案例,以经济学基础与法理学基础作为判断标准,评价了美国与欧盟反补贴法律制度的效果,并且根据以上比较的结果,得到了我国政府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对摩擦的战略选择。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与逻辑结构以及创新之处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本国补贴对本国与他国的福利影响,以及他国进行反补贴措施时的福利变化,以寻找对补贴和反补贴进行规范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对于扭曲国际竞争的出口补贴和具有类似损害后果的国内补贴有必要予以规范和限制,但并不支持反补贴税政策的普遍使用。并且通过构建“权利模型”理论,为反补贴法律制度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学基础。第三部分在分析了经济学基础的情形后,介绍了美国与欧盟国内反补贴法的发展历程及现行法律,进而剖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原因、各国的不同立场,探究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渊源、立法精神、和宗旨目标,为补贴与反补贴法律规则提供了法理学基础。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分别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角度,比较了美国和欧盟反补贴法律的区别。在实体法中,主要比较了补贴认定的要素、提起反补贴措施的要素、受约束国家、不可诉补贴、上游补贴、关于损害的认定以及对“非常经济国家”与“双重救济”的规则。在程序法上,则是比较了两国的反补贴调查机构、调查程序、实施措施程序和审查程序。第六部分印证以上分析的理论差异,选取了美、欧共同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调查且征收反补贴税的铜版纸案例,从调查伊始到最终征收反补贴税,把每一步骤都做了比较分析,并且揭示了美、欧差异的背后原因,并评价了美、欧的反补贴法律规则。第七部分针对美国与欧盟反补贴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为中国政府与企业从战略与战术的策略进行协调和应对摩擦的选择。从而使中国对美国与欧盟在反补贴措施与政策中对外承担责任、改善贸易条件、市场的进入选择中获得双赢。本文得出主要结论:第一,反补贴法律制度存在的经济学基础是,进口国受补贴产品损害的厂商有“权利”通过贸易救济措施消除补贴带来的影响;第二反补贴法律制度存在的法理含义在于,在“公平”与“自由”的精神指导下实现国与国之间的良性运作,并达到一种利于全球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综合平衡;第三,美国与欧盟的反补贴实体法与程序法存在很多差异。在实体法方面,美国对被调查方更为严厉与苛刻,在程序法方面,美国的程序设计更为复杂与精细,也对调查机关设定了更多的义务;第四,美国与欧盟反补贴法律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由法律渊源不同、法系不同以及独立国家与经济体不同造成的;第五,以经济学基础与法理学基础作为判断标准,美国的反补贴法律规则更倾向于惩罚性,而不是抵消性;第六,美国三权分立、三权制衡的机制,为中国被调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申诉机会。本文的创新点表现为:第一,利用“权利模型”对反补贴立法以及法律体系的问题进行经济学的分析;第二,在众多的案例中选取了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同一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的独有典型案例,深度探究了美、欧在实体法与程序法所体现出来的法律执行差异,为我国企业协调摩擦和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三,从国家与经济体的法律行为主体分析反补贴法律制度的差异深刻原因;第四,本文着力于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盟的反补贴摩擦,具体地提出了中国政府与企业的政策战略选择,有别于其他文献给出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subsidy is a kind of means that each country can u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y kinds , strong concealment and high non - transparency . On the one hand , the government has the right to formulate policies to fos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me area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
On the other hand , his government has the right to use remedies to eliminate the subsidies to the domestic economy . Since 2004 , China has suffered 69 anti - subsidy surveys , accounting for 22 % of the global total ,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and law .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anti - subsidy laws of the U.S . and EU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final collection of countervailing duties . The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irst ,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the anti - subsidy legal system is that the Chinese manufacturers have the right to eliminate the effects of subsidies through trade remedy measures .
The legal meaning of the second anti - subsidy legal system lies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enign operation between the countr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 equity " and " freedom " , and achieves a comprehensive balance that is beneficial to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health and stability development ;
Third ,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U.S . and EU anti - subsidy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 In substantive law , the United States is more severe and demanding to be investigated . In procedural law , the program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more complex and fine , and more obligations are set for the investigating authorities ;
Fourth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 anti - subsidy law system are mainly caused by different legal sources ,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and different independent states and economies ;
Fifth , based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s and jurisprudence , the anti - subsidy law rule of the United States tends to be punitive , rather than offset .
Sixth , the three pow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 mechanism of the three powers checks and balances , provides more appe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vestig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 .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 First , use the " rights model " to analyze the anti - subsidy legisl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legal system ;
Second , in a number of cases ,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have chosen the unique typical case of China ' s anti - subsidy investigation on the same product in China , deeply probed in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aw and the law embodied in the substantive law and the procedural law , and provided a legal basis for the coordination and self - protect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
Third ,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legal system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economy of the legal behavior of the anti - subsidy law system ;
Fourthly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ti - subsidy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 and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trategic choice betwe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European Union ,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olicy suggestions given by other documents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WTO的框架与规则[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2 ;中国加入WTO会丧失国家经济主权吗?[J];探索与求是;2000年03期
3 ;加入WTO后旅游业对金融服务有什么新的要求?[J];探索与求是;2000年03期
4 严以振;加入WTO后我国乡镇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7期
5 于景芝;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应采取的新战略[J];理论研究;2001年S1期
6 张凤羽;加入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J];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7 伍豫蓉;;加入 WTO 后公安民警之素质谈[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郑吉昌;加入WTO后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9 樊正刚;加入WTO: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析[J];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10 许敏亚;加入WTO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瑞娴;杨欣;裴玉吉;;如何利用WTO的机遇改进我国的质量技术法规和标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彭富国;;WTO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则[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郑贤尧;;展望加入WTO后我国的信用担保事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张汴建;杨相龙;;关于WTO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郭书田;;乡镇企业与WTO[A];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成敏;刘秋玲;;浅析WTO与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创新[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二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第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2)[C];2002年
7 朱亮理;;浅谈档案部门如何应对WTO[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8 高宗泽;;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4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4年
9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通讯录[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4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4年
10 黄文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工作回顾[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产业研究所 曹方;加入WTO软件出口如何应对[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江苏海外旅游公司总经理 夏滨;应对WTO挑战与加快旅行社改制[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龙永图说 加入WTO将对政府职能带来冲击[N];新华日报;2000年
4 纳参;波兰善舞WTO“双刃剑”[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王杰义;加入WTO彩电业如何应对[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张龙;柬埔寨成为WTO第148个成员[N];中国贸易报;2004年
7 ;中国加入WTO权利简表[N];国际商报;2002年
8 王冰凝 编译;柬埔寨有望2003年加入WTO[N];国际商报;2002年
9 王凯 方成 罗英姿 李明 蒋逸;加入WTO对我国棉花产业链的影响[N];中国纺织报;2002年
10 孙楠;中方敦促美方尊重WTO裁决[N];国际商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琢;WTO加入议定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王阳;WTO框架下美国与欧盟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3 谢新明;论多边环境条约与WTO之冲突与联结[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陈红卫;中国加入WTO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贡锡锋;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贸易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春海;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高一鹏;WTO补贴规则与中国补贴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段晓明;WTO框架下提高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撑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林崇能;两岸进入WTO后的都市有线电视经营[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军;论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与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法制的完善[D];厦门大学;2006年
2 徐瑞鑫;WTO法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大学;2015年
3 黄也珞;《中国入世议定书》在WTO中的法律地位[D];山东大学;2015年
4 迪阿娜;中国加入WTO前后中国和哥伦比亚双边贸易分析(1991-2012)[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卢成章;论GATT第20条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1条第3款的冲突与适用[D];南京大学;2014年
6 申沁沁;中国在WTO稀土案中的抗辩可行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7 付俏;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缺陷与完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塔拉索娃·雅娜;俄罗斯加入WTO对俄中经贸合作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刘定国;WTO出口税纪律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10 徐韬;论中国入世议定书在WTO法律体系中的地位[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47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94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