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国际性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析
本文选题:民族传统体育 + 国际性组织 ; 参考:《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21世纪世界体育事业将在全球化多元背景下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内容。现代竞技体育是西方近现代工业文明衍生出的辉煌成果,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然其特有的精神理念过于强调竞技方面的内容并具有时代局限性。未来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取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传承,这更加契合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脉动,所以,构建国际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组织机构保证人类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皆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sports will be promo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plural.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rocess. Modern competitive sports is a brilliant achievement derived from the western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n it is widely spread in the world, but its unique spiritual concept emphasizes too much on the content of competition and h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future depends on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pulse of the times of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n international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 to ensur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sports, which is necessary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
【分类号】:G81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星华,黄彦军;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马广卫;;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发展和推广传播的比较[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5期
3 赵朝霞;;从文化帝国主义到文化多元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4 徐彤武;;美国国际性民间组织研究[J];美国研究;2010年04期
5 郑新立;;加强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49期
6 毛景宇;武勇成;;武术跆拳道段位推广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5期
7 王爱君;;全球化的本质及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3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江波;安徽省城市老年妇女体育参与的现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邓文红;;中西体育文化比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4 盛治进;邹可观;左新荣;;从社会学视角审视转型期我国职业体育观众群体的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5 翟方,周密;体育明星效应对中学生认识体育和锻炼行为的影响[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刘健,喻顺;武术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蔡寄平;;论学校体育教育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J];办公自动化;2008年06期
8 黄琦;;哈尔滨市社区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9 杨斌;湖南全民健身第一期工程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卞婴;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理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姚娜;;武术和跆拳道学习动机差异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刘德坤;;运动员的退役与角色转换[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煤矿职工健康状况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C];2009年
4 吕吉勇;王燕;;冬季大众休闲体育发展的时代特征探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奥江河;张勤;;试论社区体育的初衷[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娜;;武术和跆拳道学习动机差异分析[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姜继权;何步文;;兰州市区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A];《体育科研》2002年第4期(总第88期)[C];2002年
8 李宁;;江西赣州市区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A];《西部体育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127期)[C];2012年
9 吴连荣;赵越;;闽台传统体育文化研究[A];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民生举措的知觉和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梅英;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体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龙行年;武当武术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金宝;当代中国武术社会影响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现青;《体坛周报》NBA报道现状及报道特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赫佳;辽宁省丹东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吉立夫;长春市高校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宁;英语体育新闻指示语的语用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施春玉;融合运动对学龄期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敦武;无锡市高职院校教师体育健身现状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徐敬松;鹰潭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悦杰;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可行性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凡;;当前散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2 万俊人;全球化的另一面[J];读书;2000年01期
3 李锐;网络时代的方言[J];读书;2000年04期
4 卜松山;普遍伦理与跨文化对话[J];读书;2001年11期
5 纪坡民;从世界历史看全球化[J];读书;2003年01期
6 李艳;;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6年22期
7 郝时远;文化民族主义与国际体育运动的文明范式[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2期
8 薛文忠,程啸斌,程丽芬;传统武术技术的段位标准和考试方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于涛;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罗唯;试论当代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思路[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慧玲;美国文化价值观与文化霸权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1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10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