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变迁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以辽宁鞍钢职工家庭住房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06 19:53
【摘要】:住宅是人类为保护自身而修建的建筑物。作为连接人与社会资源的中介,住宅内部是由家庭伦理、代际关系、生活习惯建构出来的私人生活空间;外部则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体制等社会文化制度密切相关。从传统住宅到单位制下的福利分房,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房,居住空间的变化体现的是个体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说,住宅是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力载体。辽宁鞍钢职工60年来住房的变化正是中国城市两次转型过程中的人与社会关系变化的体现。在两次变革中,住房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链接物又是象征物,房屋的分配方式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反映。
[Abstract]:Housing is a building built by man to protect himself. 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people and social resources, the interior of residence is a private living space constructed by family ethics,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and living habits. The exteri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and cultural systems such as social system, ideolog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housing to the welfare housing under the unit system, to the commercial housing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change of the living space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individual life style. It can be said that housing is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the powerful carrier. The change of housing for workers and staff in Liaoning Angang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hange of human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wo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cities. In the two changes, housing is not only a link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al relations, but also a symbo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s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personal and soci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分类号】:C912;C913.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卢昌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阶层关系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培娟;;浅谈户籍制度背后的意义——从户籍制度看我国的城乡格局[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董博;非单位青年组织归属方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田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章伟华;和谐社会视野下调控贫富差距与社会冲突互嵌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康志贤;公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京跃;论《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的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9期

2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小军;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5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315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