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第二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8-11-13 16:15
【摘要】:正在全球性的跨国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兴未艾、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趋于多元化、大国竞合博弈呈现多层次宽领域态势之际,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到底有何联系?国际制度与国际关系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中国应如何参与、塑造国际制度?为探讨影响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走向的这些重大问题,2015年1月1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了以"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
[Abstract]:Global transnational problems are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global governance are in the ascendant. The challenges facing national governance tend to be diversified. What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How doe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teract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w should China participate in shaping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o explore these major issues that affec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diplomacy, on 17 January 2015,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Foreign Economics and Trade sponsore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State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系;
【分类号】:D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浅析国际制度的制约因素[J];政法论丛;2004年01期

2 何卫刚;国际制度框架下中美俄关系的合作与背离[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3期

3 卜翔国;;公共益品与国际制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于宏源;;国际制度与政府决策转型[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5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6 李志永;张月英;;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6期

8 郭树永;评“国际制度和平论”[J];美国研究;2000年01期

9 郭树永;评“国际制度和平论”[J];欧洲;2000年01期

10 王传兴;制度效果: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阮金之;;国际制度的群体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杜娟;;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论: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研究的新发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于宏源;;国际制度在中国的内化——以国际防止气候变暖制度为个案的分析[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5 韦进深;;国际-国内互动: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解释[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余建军;;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观念途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李增刚;董丽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卢宁;党亚峰;;国际制度形成的阻力研究:一个尝试——以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世平 王明国 毛维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制度研究需要准确的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张仕荣 毕成良;新时期国际制度的挑战[N];学习时报;2013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李巍;国际制度研究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陈昌煦;对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理性主义解释[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欧冶;中国式“增量改进”推动国际制度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苏长和;中国制度与自我节制[N];东方早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中国提升了在世行的投票权之后[N];南方日报;2010年

8 王彦志;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国际法学的跨学科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理查德·韦茨(美国哈得逊研究所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日媒称美国学会控制中国崛起[N];国防时报;2011年

1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 张建;中国贡献了什么[N];解放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玮;跨越制度边界的互动——国际制度与非成员国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马兰起;脆弱性博弈与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的创建[D];外交学院;2010年

3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韩万圣;冷战后中国国际制度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利文;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国际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海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的制度化:从理性选择到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昕;国际组织中的制度变化和制度适应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明涛;国家正向和反向参与国际制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李晓燕;国际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兵;中美国际制度战略的比较、借鉴与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曹俊;国际制度的国内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胡尉尉;国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柳思思;国际政治资源中的国际制度资源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赵贞;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及对东北亚地区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李志永;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以人权B公约和中国为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赵亮;当代国际制度分析及其改革设想[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瑞;论美国的国际制度霸权[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29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329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