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亚洲地区多边制度框架中的国家角色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sian regional system is the expansion of the regional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 series of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echanisms have emerged and develop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security.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coping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shaping regional order. They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volving regional system and geopolitical map in Asia. As a growing regional power, China has increasingly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ac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ultilateral system in the Asian region. It has changed from an indifferent bystander to an active participant, from a reactive role to an active advocate. The leading role, from regional organizations'contacts to th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process, is a key driver. China's changing national role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ultilateral system in the Asian region not only reflects its growing national power,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its power into regional influence, thereby institutionalizing the process in the reg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order to show a unique weight, role and influence. Focusing on the "peaceful ris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regional system, China needs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proactive nation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ultilateral interaction, and be good at using its own superior resources to advance its own interests and norms shared with the region. The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荣;;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启示[J];民族论坛;2013年01期
2 石瑛,朱孟才,高立群;试析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因素[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张琦;李松雷;;东亚地区秩序与中国和平崛起[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李文;论现阶段东亚地区实行地方分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袁渝州;;稳中不稳的亚太局势[J];世界知识;1984年09期
6 刘清才;刘文波;;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江凌飞;影响亚太安全形势的三个重大问题[J];和平与发展;1996年04期
8 黄靖;不断增大的地区差距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危害——兼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J];改革;1996年05期
9 肖金香;;当前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陶炳蔚;;90年代的亚太地区局势[J];国际问题研究;199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静;地区人大工委2011年第三次会议召开[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刘贵胜 郑忠楠;地区召开干部大会[N];塔城报;2007年
3 记者 陈文 刘贵胜 郑忠楠;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推动地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N];塔城报;2007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本报记者 纪军;地区隆重集会庆祝新中国60华诞[N];阿克苏日报;2009年
6 政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7 记者 索朗扎西;地区总结交流社会管理经验[N];山南报(汉);2014年
8 王文宁;请别截断地区领导的声音[N];哈密报(汉);2007年
9 记者 李勇;地区政协积极为建设经济强区参政建言[N];日喀则报;2007年
10 记者 刘贵胜;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塔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臧术美;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赵晓佳;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庆昆;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婧;苏州市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尹君;冷战后中日在湄公河地区竞争与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落卫峰;21世纪初东亚地区新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龙建军;近代华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有明;论中亚“三股势力”的产生及其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宋菁;唐代江南地区贬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兴宏;地区公共事务中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李守军;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前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杏伟;冷战后欧盟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34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33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