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T中学50年教育变迁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1:07
本文关键词:桂北T中学50年教育变迁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历史的书籍承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沧桑,故事的发生大概是源自人与人,人与社会。每一天的人和事都不尽相同,正如李白诗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一天或短期的故事,我们可以称之为发展,再长一点的发展我们便可以称之为变迁。变迁是所有发展的合集,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衍生密不可分,从人类社会学来讲,变迁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映射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变迁。任何社会变迁,都有其原因,并对社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乡村学校作为社会集合当中的一个子元素,它的发展脉络从历时性角度来看是从无到有,从共时性角度来看是各学校皆有不同发展。它的变迁巨大,这其中也跟社会各种因素的发展与推动有着较大的关系。变迁体现在乡村学校的各个层面,宏观和微观,物质与精神,包括制度组织层面,办校精神层面,教育内容层面,教育形式层面,校园整体设施硬件层面等等,宏观的变迁是指学校整体的变迁,微观的变迁则需要我们更多的聚焦在它细微的变迁。放眼近五十年,我国的乡村学校变迁巨大,乡村教育再一次将人们的视野聚焦起来。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环境多样化,经济发展,国内国际环境大变革等因素都对乡村学校的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乡村学校除了在本身的物质层面发生改变之外,同时在精神层面也趋向于城市化,乡村学校更倾向于培养一种“假城市人”。它的变迁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过往的岁月里,乡村学校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什么,有何变迁,又是如何变迁的,关注者甚少,或者说程度较浅,故而深度挖掘乡村学校的变迁成了笔者研究的内容。笔者立意在于从教育变迁中纵览社会因素(政治、经济等)对乡村学校的影响,试图抽丝剥茧出社会因素与乡村学校教育变迁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是在社会学视域下,采用了田野调查、口述史,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地对研究对象T中学50年来的教育变迁发展进行微观个案分析和研究。文章将从如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引言部分是系统地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对核心概念做阐释,再综合前人的研究参考前人的资料做了一个文献综述,同时也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基本框架等,末尾对研究对象的背景和选择的原因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这是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三章,每一章为一个部分,以时间段发展为主要线索,第一章为文革时期——风雨飘摇十春秋,这一个部分主要记录T中学的混乱与衰败,极左教育思想的入侵,制度的损毁,教学内容的泛革命化,校园文化环境的衰败,侧重纪实描写十年破败。第二部分跨度较大,时间段是从1977年至2000年,主要是改革开放后T中学自我提升与磨砺的二十年,内容包括新旧思想的交替,制度的整顿与恢复,教学内容的全面革新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的大变样来描写二十多年T中学的努力与改变。第三章为2000年至今的当代社会转型期,此章既有写实的描写也有笔者的思考,即T中学的进步与桎梏。这一章再写制度的极大改变以及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对于T中学目前现状发展桎梏的分析。笔者主要以历史发展,政治变革以及社会大事件为逻辑线索,具体展现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T中学的面貌,着眼于变迁的大处,着手于微处。在作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尽可能地对T中学进行全景式观察描写,也试图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来描写T中学的变迁。结语部分是笔者的一点小小的思考,主要方向是从个案思考普遍,探索社会因素对乡村学校教育变迁的影响与关系。笔者调研过程中主要聚焦在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历时性研究内容主要是T中学自身历来的办学和办校思想、制度组织层面的变迁,包括学校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人事制度,政治性组织机构、群众性组织机构、行政性组织机构等等。其次笔者研究乡村学校教育内容层面和形式变迁,包括教材、课程设置、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考核形式等。共时性研究内容主要是指T中学与其他学校的差异与区别,着重突出T中学的变迁。笔者研究乡村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变迁,包括一些显性的文化环境如校容校貌、学生活动、校园语言、标语和一些隐性的文化内容如学师生关系等等。笔者主要通过对T中学50年教育变迁做微观的考察,分析社会因素如何作用于乡村学校教育变迁,尝试提出社会因素与乡村学家教育变迁之间的适当关系。
【关键词】:乡村学校 教育变迁 社会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20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0-12
- (一) 选题缘由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成果及现状综述12-15
- (一) 乡村社会变迁有关研究12-13
- (二) 乡村教育变迁有关研究13-15
- 三、概念阐述15-17
- (一) 乡村学校的涵义15-16
- (二) 变迁的涵义16-17
- (三) 社会因素的涵义17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7-18
- (一) 研究方法17
- (二) 论文框架17-18
- 五、研究对象与研究难点18-20
- (一) 研究对象18-19
- (二) 研究难点19-20
- 第1章 1966-1976年:T中学的混乱与衰败——风雨飘摇十春秋20-45
- 一、极左教育思想的入侵21-27
- (一) 办学方针的极左化22-25
- (二) 政治教化下的教育客体25-27
- 二、制度与组织的损毁27-34
- (一) 制度的混乱27-31
- 1. 贫管会管理T中学27-28
- 2. 教学纪律失去其规训作用28-30
- 3. 课程设置的革命化30-31
- (二) 组织的瓦解31-34
- 1. T中学青少年组织的质变31-33
- 2. 学校党支部组织被破坏33-34
- 三、教学内容的泛革命化34-38
- (一) 教材与内容政治化34-36
- (二) 课堂语言行为的仪式化36-38
- 四、校园文化与环境的衰败38-45
- (一) 砸烂旧世界—T中学校园被砸38-40
- (二) 无心向学,一心向斗——学生实录40-42
- (三) 师道尊严的荡然无存——教师被迫害42-45
- 第2章 1977-2000年:自我提升与磨砺二十载的T中学45-75
- 一、新旧办学思想的交替45-49
- (一) 极左教育思想的结束45-46
- (二) 素质教育的兴起46-49
- 二、制度的整顿与恢复49-57
- (一) 行政制度的整顿与恢复49-53
- 1. 校长负责制的重新确立与变更49-51
- 2. 学生组织的正常回归51-53
- (二) 教学制度的恢复与重塑53-57
- 1. 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和改革53-54
- 2. 入学人数空前多——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54-56
- 3.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56-57
- 三、教学内容的全面革新57-66
- (一) 教材的规范化与去政治化58-64
- (二) 课堂语言的规范化64-66
- 四、校园文化环境的大变样66-75
- (一) T中学大楼的落成和食堂的建立66-69
- (二) 十年树木,改变校容69-72
- (三)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72-75
- 第3章 2000-2016年:T中学的进步与桎梏——厚积薄发看今朝75-101
- 一、制度的极大改变75-87
- (一) 行政制度加入新元素75-80
- 1. 增添周五例会制度76-77
- 2. 教师坐班制的产生77-79
- 3. 家校合作制度的更新——新方法的采用79-80
- (二) 教学制度的多元化80-87
- 1. T中学教师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80-82
- 2. 师生互评制度的建立82-85
- 3. 注入新鲜血液——迎来特岗教师85-87
- 二、校园文化环境的蜕变87-97
- (一) 教室多媒体教学与电子阅览室的设立87-92
- (二) 以人为本,多重教育活动的开展92-95
- (三) T中学的成功与荣誉95-97
- 三、T中学发展桎梏97-101
- (一) 办学经费难以支撑开支97-98
- (二) 大量教师升迁带来的影响98-101
- 结语——乡村学校的变迁之路之我思101-103
- 参考文献103-10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106-107
- 后记107-108
本文关键词:桂北T中学50年教育变迁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