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汉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19 22:00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社会》(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汉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针对《中国的社会》(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的汉译而写。《中国的社会》主要叙述了中国这个神秘而复杂的国度,从上层社会到普通百姓,从政治经济到生活起居,涉及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成为西方解读中国社会的一份珍贵的资料。该书覆盖面十分广泛,从多个角度向我们描述了晚清时代的中国社会。上至皇帝、宫廷、政府、大清法律,下到园艺、旅游、食品、服装,皇帝的过失和短处,官员的贪婪和妄为,百姓的无知、迷信和罪性在本书里毫无掩饰地直叙出来。笔者翻译的《中国的社会》(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主要讲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国的房屋建筑,中国家族里的家奴现象,中国社会残杀女婴的残酷事实,以及中国社会的饮食和服饰。该部分内容涉及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晚清时代的中国社会,暴露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从而让我们从中吸取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经验教训,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反面教材。笔者所翻译的《中国的社会》(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是从西方传教士的视角下介绍中国社会,属于游记类型的文章,语言主要以叙述、描述为主,涵盖了大量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根据原文文本的语言特点,笔者采用了费米尔的目的论以及应用翻译学作为本篇实践报告的理论基础支撑,使译文具有目的语的行文特色,满足目标读者的阅读要求。本实践报告基于笔者对《中国的社会》(节选)的翻译经验,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翻译活动的任务背景。关于任务文本的介绍是从作品、作者以及任务意义展开的;在文本特色方面,介绍了翻译文本的词汇特点以及句法特点,并针对目标读者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对任务流程的介绍,包括译前准备的文本分析和文献阅读,以及翻译流程和译文质量控制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对翻译理论的介绍,笔者主要采用了费米尔的“目的论”和应用翻译学作为翻译实践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和句法角度介绍了翻译难点以及采用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是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部分,指出了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本篇实践报告是笔者对翻译过程的总结,笔者在翻译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翻译经验,加深了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翻译实践的能力。希望通过本篇翻译实践报告能对翻译研究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同时,希望对后来的学者研究此类文本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的社会》 目的论 应用翻译学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任务简介9-12
- 1.1 任务背景9
- 1.2 任务文本9-12
- 1.2.1 作品简介9-10
- 1.2.2 作者简介10-11
- 1.2.3 任务意义11-12
- 第二章 任务流程12-16
- 2.1 译前准备12-14
- 2.1.1 文本分析12
- 2.1.2 文本特点12
- 2.1.3 词汇特点12-13
- 2.1.4 句法特点13-14
- 2.2 其他相关文献阅读14
- 2.3 翻译工作流程14-15
- 2.4 质量控制15-16
- 第三章 翻译理论基础16-18
- 3.1 费米尔的“目的论”16
- 3.2 应用翻译学16-18
- 第四章 案例分析18-29
- 4.1 词汇层面18-22
- 4.1.1 经贸词汇18-20
- 4.1.2 地名和人名的翻译20-21
- 4.1.3 菜名的翻译21-22
- 4.2 句法层面:长难句的译法22-29
- 4.2.1 定语从句的译法22-25
- 4.2.2 状语从句的翻译25-26
- 4.2.3 其他长难句的翻译26-29
- 第五章 结语29-31
- 5.1 翻译实践心得29
- 5.2 本次实践的不足或尚待解决的问题29-31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33-105
- 致谢105-106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社会》(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汉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