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问题与前景
本文关键词:中日关系问题与前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交通、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人员和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显著。然后两国围绕着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的分歧也在不断的加深,“政冷经热”的局面几乎是两国关系的最常态化的表现,特别是近几年来政治紧张的局面不断的升级。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多年后今天,经过两国几代人的培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全面而深入的成就,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的,但是双方也存在着许多没有消除的误解。政治上日本的右倾势力的抬头和军国主义倾向、修改教科书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等重新揭开了两国关系的阴暗面,同时新的问题也在酝酿。钓鱼岛争端以及蓄意搅扰南海局势等都使得两国政治局势格外紧张。经济上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二十一世初的黄金十年的飞速增长,成长为一个超级“世界工厂”,且在2012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这给曾经亚洲的领头雁的日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两国围绕着倾销与反倾销经历了多次较量,同时日本也终结对华ODA。虽然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以来存在着不少的敌对和反感情绪,为中日两国的关系带来的增加了不确定性。而来自民间的交往,虽然没有官方的具有政治学,但是民间的交往却带动了政治的互动。以民促官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日中民间“非接触型对抗”关系的形成,都为二十一世纪中日关系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正如两国关系的发展大局一样,两国间总体是和睦相处,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障碍。本文通过这五个方面的研究,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中日关系的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以及民间等方面来全面的阐述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分析,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期更好的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促进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和互动。
【关键词】:中日关系 钓鱼岛争端 非接触型对抗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3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一)选题意义9-12
- 1、理论评估9-10
- 2、现实意义10-12
- (二)文献综述12-15
- 1、国内12-14
- 2、国外14-15
- (三)研究重点、创新点与不足15-16
-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16-18
- 一、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18-23
-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概述18-20
- (二)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现状20-23
- 二、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23-38
- (一)政治层面24-31
- (二)经济层面31-34
- (三)社会和文化层面34-36
- (四)民间层面36-38
- 三、中日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38-44
- (一)主观方面38-41
- (二)客观方面41-44
- 四、中日关系的前景44-50
- (一)倒退的关系44-45
- (二)僵持的关系45-46
- (三)向前的关系46-50
- 五、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松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与中日关系的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齐福霖;第六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3 刘德有;思考21世纪的中日关系[J];日本学刊;2000年06期
4 ;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在京成立[J];日本学刊;2000年06期
5 韦佳;关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之因素的有益探索——“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日本学刊;2000年06期
6 ;我看中日关系(二)[J];世界知识;2000年12期
7 冯昭奎;;怎样做邻居——对世纪之交中日关系的思考[J];世界知识;2000年01期
8 ;我看中日关系[J];世界知识;2000年01期
9 ;我看中日关系(三)[J];世界知识;2000年13期
10 天凯;;处在转折关头的中日关系——访日随感[J];世界知识;200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齐福霖;;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冯昭奎;;中日关系的历史拷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米庆余;;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徐启新;;我学会与日中关系学会交流合作的新起点——记两学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有;破解中日关系[N];光明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红邋杨子岩;本报举办论坛研讨中日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敏;中日关系如何影响中日企业转型[N];中国企业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江玮;日本副外相访华 求解中日关系僵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外交学院客座教授 宋荣华;中日关系“四十而惑”[N];广州日报;2012年
6 记者 许栋诚 杨依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符合两国根本利益[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记者 刘华 徐松;改善中日关系,,日方须有诚意和行动[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 吕耀东;日本:政治右倾化令中日关系摇摆[N];法制日报;2013年
9 早报记者 张U
本文编号:261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