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制度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0-04-17 11:18
【摘要】:地方制度,是中国国家决策执行系统的“空间一权力”安排,也是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政府主导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地方制度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第二,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曾应对过诸多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在相应的地方制度建设层面,有哪些普遍意义值得中国借鉴?第三,中国正面临着诸多经济社会问题,“路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的地方制度改革,在追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地方制度建设应走向何方? 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第一,注重问题关怀的实证研究,以上海、漳州、三亚等城市-区域为案例,对地方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与证实;第二,遵循逻辑演绎的研究理路,在对地方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研究中,既努力厘清地方制度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充分发掘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各项制度之间横向的互动机理,从而更准确把握地方制度变革的内在历史逻辑:第三,以人文地理学的相关方法为主,采用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效能。 本论文主要有三大研究板块:一是,对西方若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地方制度变革与创新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借鉴;二是,对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地方制度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提炼;三是,对当代中国地方制度改革进行了实证与规范研究。 本论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中国两千多年的地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并不断向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向演进。第二,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地方制度改革主要围绕中央集权和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建设展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逐级下放权力的地方制度改革之路。第三,中国地方制度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权益地方配置的不均衡和权力下放中行政管理层级与幅度的悖论,这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地方政府信任危机、腐败现象严重等现实问题的地方制度背景。较多的行政区划层级、复杂的条块关系和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制度集权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第四,世界主要现代化大国地方制度变革表现出诸多共性,地方民主自治的精神和能力构成中国与若干现代化大国最为根本的差异。第五,立足于当前政治结构,现有体制内的地方制度改革应当主要是一个方案设计的技术问题和地方政府的作为问题;逐步推进地方民主自治,以此重塑地方制度,使地方成为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石和实现社会繁荣的强大动力,应当是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地方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25;D630
本文编号:2630804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25;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J];理论参考;2007年09期
3 戴均良;城镇化发展战略与城市体制创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4 罗震东;中国当前的行政区划改革及其机制[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5 郭亮;关于市管县体制的几点理论思考[J];城市问题;1986年03期
6 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7 谢涤湘,文吉,魏清泉;“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8 顾朝林;浦善新;;论县下设市及其模式[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9 韩光辉;元代中国的建制城市[J];地理学报;1995年04期
10 弗拉基米尔·格尔曼;郝薇薇;;中央-地区-地方自治:当代俄罗斯的中央再集权政策[J];俄罗斯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邀嘉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于建嵘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 田永胜;[N];光明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2630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3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