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价值观外交”的身份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21:54
【摘要】:本文以日本的身份认同和安倍的“价值观外交”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倍“价值观外交”与近现代以来日本形成的身份认同是否存在联系。本文的主要结构为:首先梳理身份认同的相关概念,并探讨身份认同与对外政策的关系;其次,对日本近现代形成的身份认同进行回顾;再次,对安倍“价值观外交”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梳理;最后,分析安倍“价值观外交”与日本的身份认同存在的联系。本文认为,身份认同理论是研究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身份认同确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指导对外政策。日本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欧美主义”身份认同,日学为体的“亚洲帝国主义”身份认同,模糊区域界线强调合作交流的“开放性地区主义”身份认同。安倍“价值观外交”标榜自由、民主、人权、法治,重点加强与所谓共享“普世价值观”的国家合作。其提出主要受到“欧美主义”身份认同的影响,但由于战后日本并未有效肃清“帝国主义”的身份认同,它同“欧美主义”、“开放性地区主义”一道影响着安倍“价值观外交”的实践过程。不同的身份认同产生不同的国家利益,由此引发出不同的国家行为。因此,受到多种身份认同影响的“价值观外交”在实际操作及目的上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总而言之,安倍“价值观外交”是以“欧美主义”身份认同为第一但不是唯一,背后还深受“亚洲帝国主义”和“开放性地区主义”身份认同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相矛盾的身份认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价值观外交”杂糅了普世性与现实性、和平性与军事性、对内性与对外性等互相矛盾的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831.3
本文编号:265191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金熙德;;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1期
2 郑安光;民主和平论及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9年02期
3 朱锋,朱宰佑;“民主和平论”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J];欧洲;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岩帝;日本新保守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侯隽;安倍政权对外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8年
3 陆伟;日本对外决策的政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庆涛;日本型“华夷思想与华夷秩序体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1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5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