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0-05-07 16:07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是对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思考与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基础、形成过程,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内涵,从中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认识,为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提供思路与建议,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由导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创新、结语等七部分组成,其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唯一的理论基础,但是离不开国外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建设思想的影响,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思想来源。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离不开社会建设的实践,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由中国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构成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从接受到实践,从实践到发展,从发展到丰富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体表现为四个时期:(1)启蒙时期:先进中国人初识马克思主义(1917-1927年);(2)奠基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社会建设实践(1927-1949年);(3)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的社会建设实践(1949-1978年);(4)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面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1978年-至今)。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一直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经过九十多年的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社会建设的目标与措施,目标主要有“四个实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实现社会的自由发展;措施有六个方面:认清国情(前提)、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物质基础)、大力加强法制建设(重要保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力量)、依靠劳动人民(依靠力量)、具备世界眼光(重要条件)。 第五部分主要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需要发展,必须从理论上厘清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现代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坚持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是世界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页。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极其相似,是中国现代化的特殊选择。加强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六部分主要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创新。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十分复杂,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建设。因此,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2)民生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3)社会体制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4)加快社会结构建设,完善现代社会体系;(5)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共同发展;(6)创新社会规则体系;(7)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七部分为结语。对论题做出结论性的总结,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光;;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思考[J];求实;2010年02期

2 王晓天;谢晶仁;潘小刚;;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求索;2007年01期

3 万军;;浅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4 袁琳;;对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基础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2年32期

5 周振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6期

6 贡森;;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框架与基本思路[J];国家治理;2017年10期

7 漆思;;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建设理论创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黎昕;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永光;谭桂娟;;论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永光;;试论区域社会建设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以社会建设的“北京实践”为例[J];学习与实践;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剑雄;;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发展[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2 张玉林;;西部民族地区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3 唐小松;刘建;;耗散结构理论在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上的应用[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4 沈跃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佰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晓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晓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红珊;;法以和谐社会为价值实现[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红梅;;社会建设理论下的农民市民化研究[A];“四个全面”·创新发展·天津机遇——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5年

10 刘太平;;如何理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基处;加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N];人民日报;2007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贡森;融通三方面资源 构建中国社会建设理论[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贺新元;创新社会建设理论开拓社会建设新境界[N];深圳特区报;2017年

4 康晓强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讲师;十八大对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N];中国社会报;2012年

5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任宗哲;党的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N];陕西日报;2012年

6 许健;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9年

7 周振国邋作者系省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N];河北日报;2007年

8 吴s,

本文编号:2653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53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