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欧贸易失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23:38
【摘要】:2000多年前,汉武帝开辟了闻名至今的丝绸之路,也揭开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历史大幕。在此之后,伴随着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中欧经贸发展始终在缓慢前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遭受重创,欧洲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著名的《舒曼计划》,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一个标志。直到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发生质的飞跃,中欧经贸关系也由此掀开新的篇章。然而,随着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化,贸易失衡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也正是着眼于此,以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发展为脉络,研究中欧贸易发展的历史概况及现状,对中欧贸易失衡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从1957年欧洲联盟初见雏形开始,到中欧1975年正式建交,这一期间因为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尚处于战后的恢复时期,中欧经贸合作发展十分缓慢。1975年,中欧正式建交,加之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中欧贸易发展呈现井喷势头。至今,中欧经贸合作己走过三十几个年头。中国和欧盟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交往日益密切,双边关系不断取得深入发展。2007年以来,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则上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另外,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技术供应方,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为我国技术革新提供了重要的源动力。中欧经贸关系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欧贸易失衡问题也日渐突出。在欧盟2006年第6份对华政策文件中,第一次将贸易文件单列发表。该文件指出,中欧之间缺乏一个真正开放、公正、互惠、自由的市场,这是造成中欧贸易失衡的一个主要因素。2007年中欧年度贸易对华会议上,来自英国的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作为欧盟贸易专员,对中国做出警告,他指出,中国同欧盟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欧盟无法再继续忍受。如果中国不立刻采取控制出口的措施,欧盟将实施贸易报复。2007年11月中欧第十次峰会上,曼德尔森再次就欧盟贸易失衡问题向中国发难,他不断强调,中国应该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国内市场,进而缓解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 贸易失衡问题和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已经严重影响中欧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并引起了双方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学者针对贸易失衡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本文正是基于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失衡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盟,可以适当调整,但不应过度干预。但对于过度失衡,不能任由发展,尤其是中国,作为大量双顺差的持有国,在国际谈判中往往因此而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应该正视贸易失衡问题,积极构建我国新型国际传播模式,引导国际舆论对于失衡问题形成新的认识,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本文结构上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总结了已有文献关于经济失衡的不同认识,原因分析,影响及解决失衡的对策和策略。通过对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总结,找到本篇论文写作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本论文用来分析研究失衡问题的各种理论,包括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后续发展的产业内、产业间贸易理论,另外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首先对中欧贸易发展进行历史回顾,并结合现状对中欧贸易失衡进行深入分析,从出口总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最后对贸易失衡给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概况和总结。 第四部分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即对中欧贸易失衡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分别从中欧比较优势差异,国际产业转移,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中欧消费能力差异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贸易失衡中的政治因素进行研究。 第五部分针对前面各章已有的分析,提出应对中欧贸易失衡问题的对策建议,重点指出中国应转变增长方式,积极拉动内需,同时,努力构建新型中欧经贸发展关系,为双边贸易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政治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军,马克卿;走向成熟的中欧伙伴关系[J];求是;2004年05期

2 翟东升;;中国对欧洲政策之变[J];IT经理世界;2008年24期

3 赵俊杰;王平贞;;从南京峰会看中欧合作的战略基础[J];当代世界;2010年01期

4 张幼文;欧洲经济走势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观察;2001年05期

5 刘颖;;中欧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J];魅力中国;2009年31期

6 郑春;;面向新世纪的中欧关系[J];金融信息参考;2000年12期

7 温家宝;;开创中欧关系合作、共赢、和谐的新局面——在中欧论坛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32期

8 戴炳然;;中国——欧盟关系战略基础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9期

9 迪飞;欧元、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访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裘元伦[J];改革与理论;2000年01期

10 卢晨阳;;对近期中欧关系困境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张华;;论《中国——欧盟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中的“人权条款”问题[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简军波;;规范视角下的中欧关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叶江;;试析《里斯本条约》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兼谈欧盟对台政策未来的走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5 曾令良;张英;;中欧关系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纯粹技术性问题或远非如此?[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总目录[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荣新江;;梵蒂冈所藏汉籍目录两种简介[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吴燕妮;;浅析欧盟发展援助政策的演进及其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姜照辉;;国际合作理论分析中国欧盟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周士新;;中国在亚欧会议中的战略选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帆;中欧关系站上新的历史起点[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记者 王莉;习近平会见出席“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客人[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郑u&春;迎接中欧关系的光明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立;从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中欧关系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方晓;如何看待中欧关系波折[N];解放日报;2008年

6 记者袁洁;以全球性、战略性的高度认识中欧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记者 熊争艳;中欧关系发展须有三个超越[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宋哲;谱写中欧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回旭;经贸之旅推动中欧进入“蜜月期”[N];国际商报;2011年

10 记者 谭晶晶;与春天相约 与未来同行[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D];暨南大学;2012年

2 张弛;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D];北京大学;2008年

3 吕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波;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丹;中美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8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顾强;欧盟对华决策中的主体间认知差异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和比较差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瑞;中欧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郑珊;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失衡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刘超慧;合作与冲突视角下的中欧关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浩;冷战后中欧关系的发展动因及其前景[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郭红敏;论中欧关系中的绿党因素[D];外交学院;2011年

6 张壹铭;从欧盟对华身份认知变化看中欧关系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2年

7 姚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学界的对欧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咏奕;论欧盟跨国公司对中欧关系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龚婷婷;从直接投资角度分析中日韩贸易失衡[D];南京大学;2013年

10 李理;中国对欧盟外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8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58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