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六项内容之一,也是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任务。然而在笔者看来,学界已有关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以某一方面、某一地域或某一问题为对象的“掘井”式的研究见长,宏观的理论上的总结和反思相对较少,难以从顶层设计的视角为我国农村民主发展提供系统的学理支撑和政策建议。本文预设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站在国家与社会的宏大视野上,对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完成内、外两条线索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目标:“内线”是通过全面的反思揭示农村民主建设发生与发展的内在机理;“外线”是通过系统的梳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理清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进路。 为此,本文以“合作性建构——竞争性参与”为分析范式,按照“一个总体框架、两个基本支点、三者统一原则、四项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考察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逻辑与进路。全文共计十一章。第一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开展此项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特色与选题意义等。第二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研究构想”,试图重识乡村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项研究的研究思路与分析范式,同时明确了主要相关概念。第三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从有序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议事协商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四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目标。第四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分别讨论了乡镇治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依法治理机制、社会治理机制的应有架构。第五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内源动力”,考察了农村民主发展的原初动力、农村民主发展的逻辑脉络和农村民主发展的现实动因。第六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进方式”,结合具体例子,揭示了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式。第七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主体特征”,分析了中国农户从挣扎于土地的原子化小农,到组织进公社的集体化小农,到流卷入市场的社会化小农的转变过程,为进一步分析乡村社会的变化奠定基础。第八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社会基础”,在第七章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社会由封闭的重视人情的礼俗社会,到全能控制的动员型政治社会,到开放的情退利进的理性社会的转变过程。第九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历史经验”,总结梳理了农村民主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村民主建设的总体成就、农村民主建设的主要经验。第十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现实困境”,详细分析了当前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突破的系列难题、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第十一章“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通过总结前几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总体路径。 笔者认为,本文可能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重识了乡村研究的基础,认为农民的原初认同逻辑来源于农民以认同单位为言说对象的价值判断,这一判断的实质内容是农民能够在基本生活单位里生活更好。进而,农民的认同逻辑决定了农民的一般行动单位最接近于农户,而农民的一般行动单位又决定了乡村研究应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农户的自身特点、农户的认同逻辑、农户的活动场域为基本视角。2、从有序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议事协商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四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内容目标,在讨论时注意从制度的原初创设逻辑入手,以制度的一般内涵和架构为基础,从中西对比的视角最后为我国的制度建设目标提供建议。3、认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化的实质是内容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以使农村民主的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为此分别讨论了乡镇治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依法治理机制、社会治理机制的应有架构。4、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逻辑起点,分别讨论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内源动力和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进方式,认为中国农村民主发展外在地表现为现代国家建构对乡土社会的整合或培育过程,其内在逻辑在于农村民主的发展是党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性紧张的产物。因而现代国家建构下的行政推动、压力型地方治理的积极探索以及广泛社会参与中的草根实践成为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发展的主要方式。5、认为中国农村民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现代国家建构和乡村社会发育的双向互动过程,因而厘清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与特质并建构其现代性是建设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关键。为此详细考察了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以及由于农户变迁而引起的中国乡村社会特质的巨大变化。6、比较详细地考察了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历史进程,探讨了农村民主建设的总体成效,总结了农村民主建设的经验启示。并从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突破的系列难题、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三个方面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方向:整合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动力:持续推进国家建构”、“提升基础:优化培育乡村社会”、“把握原则:始终坚持三者统一”的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总体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华;;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生发基础的经济逻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2 陈佳;钟兴明;;关于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路径思考[J];求实;2012年06期
3 魏文辉;;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胡建华;;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治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秋洁;;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9年10期
6 戴泉;;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J];今日新疆;2009年17期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J];中国民政;2004年07期
8 ;中央研究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J];农村财务会计;2004年07期
9 ;何勇强调深入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J];中国工运;2004年12期
10 王宝娟;职工参与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初探[J];工会博览;200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德松;缴卫;;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杨晓蔚;;试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建华;;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4 张赫;;遵义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5 沈祥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营造政通人和良好局面[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6 冯育财;;遵义市村民自治的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的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7 孙士宇;陈天力;;以基层民主的思维破解电磁辐射环境群体性信访问题[A];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莉 张锐;全国400万民营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N];工人日报;2018年
2 张先超;五峰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城乡互动促党建双赢[N];丹东日报;2009年
4 刘泓 内蒙古局一○九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地勘经济发展[N];中煤地质报;2009年
5 记者 吴复民 俞丽虹;职代会帮老板聚人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世斌 特约通讯员 曹战锋 田金波 张建友;提案折射出民主效应[N];工人日报;2001年
7 秦中忠 邋;企业不能没有职代会[N];工人日报;2003年
8 王娇萍;民主管理渠道亟待畅通[N];工人日报;2004年
9 记者 赵福中;贵州:厂务公开涵盖全省百万职工[N];工人日报;2009年
10 牟芳芳;武汉市多项措施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东兴;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逻辑与进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建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与法治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红;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苏宁;西南联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73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3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