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3:11

  本文关键词: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弹幕视频这一曾经小众的视频形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变化,并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然而,弹幕视频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新潮恶搞方式,背后更包含了着亚文化的意味。笔者从传播学的角度,依次研究了弹幕亚文化的生成语境、传播生态和文化策略,并据此对弹幕亚文化的发展潜力做出了创造性预测。从弹幕到弹幕亚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弹幕亚文化虽然发源于日本ACG文化,但在传入中国之后,又与我国的字幕组文化产生了融合,使得我国的弹幕亚文化更具本土特色。弹幕视频网站、弹幕视频和弹幕用户,是组成弹幕亚文化传播生态的最重要部分。作为我国代表性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网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准入机制、内容生产机制和社区交流机制,基于此我们初步勾勒出了弹幕视频网站营造出的传播空间。具有同步性、针对性、变化性、干扰性、泛娱乐化和信息扩大化的弹幕视频,组成了弹幕亚文化主要的传播内容。“弹幕族”是一群基于“共同观赏”而自发集结的亚文化群体,具有特殊的行为角色和特定的心理动因。弹幕亚文化的风格力量来自于它所使用的种种文化策略。拼贴通过对原有内容的掠夺和破坏,实现了意义的重生和超越;戏仿体现了弹幕亚文化娱乐至死的核心精神,保证了弹幕视频广受关注的生命力所在;同构则通过构建自成一派的语言壁垒,达到了群体之间的认同和区分。通过这些文化策略,弹幕亚文化被不断地建构与创造。作为小众文化,弹幕亚文化天生具有抵抗的力量,但这种抵抗主要以群体狂欢、宣泄压力的形式呈现,虽然它或多或少表达了与大众文化相对立的态度,但由于内容缺乏颠覆性,群体缺乏有力性,弹幕亚文化的抵抗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问题解决”。即便如此,大众文化仍在不断地对弹幕亚文化进行渗透和商业收编,弹幕视频网站和弹幕本身都因此做出了相应的商业化妥协,以求得生存发展;可以说,未来的弹幕亚文化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转变。从前景看,弹幕亚文化更可能从两个方向被大众所接受,其一是作为大众文化的新形式,与主流文化相结合,同时也意味着受官方话语制约;其二是作为新的生活方式,被“弹幕族”作为逃离日常生活的避风港,并在此过程中对弹幕用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休闲习惯。
【关键词】:弹幕亚文化 弹幕视频 “弹幕族” 文化策略 抵抗与收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6
  • 第一节 研究缘起9-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9
  • 一、网络社区与网络亚文化的研究10-13
  • 二、ACG相关亚文化的研究13-15
  • 三、弹幕视频及其文化的研究15-19
  • 第三节 概念界定19-21
  • 一、弹幕/弹幕视频19-20
  • 二、弹幕视频网站20-21
  • 第四节 理论资源21-23
  • 第五节 研究方法23-26
  • 一、参与式观察23
  • 二、无结构访谈23-26
  • 第二章 弹幕亚文化的生成语境26-35
  • 第一节 为何会出现弹幕26-28
  • 第二节 何为弹幕亚文化28-35
  • 一、亚文化28-29
  • 二、弹幕亚文化29-35
  • 第三章 弹幕亚文化的传播生态35-57
  • 第一节 弹幕视频网站(以Bilibili为例)35-41
  • 一、网站概况35-37
  • 二、准入机制37-39
  • 三、内容生产与社区交流39-41
  • 第二节 弹幕视频41-48
  • 一、同步性41-42
  • 二、针对性42
  • 三、变化性42-43
  • 四、干扰性43-46
  • 五、泛娱乐化与吐槽化46-47
  • 六、信息扩大化47-48
  • 第三节 “弹幕族”48-57
  • 一、行为角色49-50
  • 二、心理动因50-52
  • 三、聚集模式52-57
  • 第四章 弹幕亚文化的文化策略57-73
  • 第一节 拼贴:“掠夺”后的“超越”57-63
  • 一、表现形式:“掠夺”58-61
  • 二、意义重生:“超越”61-63
  • 第二节 戏仿:娱乐至死的精神63-68
  • 一、方式63-66
  • 二、意义66-68
  • 第三节 同构:小众群体的集合68-73
  • 一、普通网络用语的蔓延69-70
  • 二、ACG文化相关70-71
  • 三、弹幕视频本身特征的展现71-73
  • 第五章 弹幕亚文化的发展潜力73-90
  • 第一节 抵抗与对立73-81
  • 一、“狂欢”下的压力宣泄73-75
  • 二、与大众文化的对立75-78
  • 三、抵抗的局限性78-81
  • 第二节 收编与妥协81-85
  • 一、两种收编方式81-82
  • 二、妥协的具体表现82-84
  • 三、转变的必然性84-85
  • 第三节 前景与未来85-90
  • 一、作为大众文化的新形式85-87
  • 二、作为新的生活方式87-90
  • 结语90-94
  • 参考文献94-98
  • 附录:受访者名录及基本资料98-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依宁;;受众的表演与想象:弹幕使用族群研究[J];新闻春秋;2015年04期

2 陈新儒;;反讽时代的符号狂欢:广义叙述学视域下的网络弹幕文化[J];符号与传媒;2015年02期

3 白娟娟;许翘楚;;传播学视野下的弹幕电影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戴辛夷;;弹幕视频网站的生存与发展策略[J];传媒观察;2015年08期

5 肖玮颉;;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J];今传媒;2015年08期

6 李琳琳;;弹幕影像:一场主体消解的狂欢[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14期

7 陈松松;;弹幕视频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意义[J];新闻世界;2015年07期

8 邓昕;;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弹幕视频解析——以Bilibili网为例[J];新闻界;2015年13期

9 王鲁美;;互联网时代弹幕电影的传播学分析[J];戏剧之家;2015年12期

10 孟登迎;;如何发现和解释青年人的仪式抵抗潜能——以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为中心[J];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琪;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弹幕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崔潇;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郭磊;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朱艳文;亚文化视角下的国内网络字幕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张炜婷;耽之于美—耽美文化与同人女群体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乔旋;论SNS社交网站中青年亚文化的传播[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高学也;ACG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陆国静;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胡静;网络恶搞现象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3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