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社会怨恨:现象及解释
发布时间:2020-07-10 12:33
【摘要】: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从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封闭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开放社会的多重维度变迁,以及与此同步发生的工作重心转移,经济体制转轨,政治文化发展等,使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相对剥夺感增强,权力腐败频发,贫困阶层的生存堪忧,社会阶层日益固化,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民众心里滋生起一种普遍的怨恨情绪。无论表现为网络上的言语批评,还是现实中的恶性犯罪,无论表现为个体抗争行为,还是群体性事件,都在不断冲击着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的和谐。而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导向,提升阶层流动的广阔空间和畅通利益表达的有效渠道,则成为化解当前社会怨恨的重要途径。 本文描述了社会转型期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怨恨的含义、强度、特征以及其作为社会心态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社会生活中的怨恨现象,包括群体性事件,仇富、仇官现象,以及怨恨情绪的三种表现方式,包括心理郁积、言语批评和行动报复;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转型时期社会怨恨的生成原因,主要有不公平感、无力感和困惑焦虑感三个方面;针对产生怨恨的原因,提出了化解社会怨恨的对策,即公平正义的制度导向,阶层流动的广阔空间以及利益表达的有效渠道。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笔者通过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并结合丰富文献和所学专业知识,对转型期社会怨恨问题的现象、原因和对策展开探究。 本文可能的创新是,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怨恨情绪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来探究怨恨的生成原因和应对策略。以前的研究虽然有探讨社会转型和政治文化或社会心理关系的,但是具体到探讨怨恨和社会转型的文献相对较少。 本文最后强调,社会怨恨情绪的化解从根本上要依靠公权力的作为,只有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导向,提升阶层流动的广阔空间,畅通利益表达的有效渠道才是化解社会怨恨的根本出路,才能促进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
本文编号:2748915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2 孔凡河;;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机制创新探究——基于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李布;对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探讨[J];桂海论丛;2000年01期
4 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方付建;王国华;;涉官事件中的网民态度倾向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刘如坤;刘利才;;“仇官”现象的当代解读[J];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03期
7 梅伟霞;;从“排斥”到“包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路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8 成伯清;;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扬;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调节[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10 张新标;周雪;;网络表达中的怨恨——基于舍勒现象学的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8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4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