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服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6:02
山东,古称齐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体。齐鲁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和核心,具有极其丰厚的思想内涵。自古至今,传统儒家礼教文化一直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山东人的生活方式、服饰穿着与搭配,富有地域特色的山东服饰文化是表现其传统思想的重要载体。近代山东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服饰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山东境内尤其是鲁东半岛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的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的特征,传统服饰体系也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而发生改变,出现了中西服饰杂糅的现象。对近代山东服饰的研究,不仅可以通过服饰现象分析近代山东社会的发展水平,还可以从地域服饰的角度探究近代中国服饰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以山东服饰为研究对象,选取1861年到1949年这一时间段,在全面整理著作、论文、地方县志、报刊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物分析,从日常服饰形态、礼仪服饰习俗、历史演变特点、地理分布特征、齐鲁文化体现等方面分析了近代山东服饰形成和发展的地域特征,探讨了社会因素变迁对近代山东服饰发展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近代山东的日常服饰存在传统着装、西式着装、中西合璧的着装三种形态。传统的着装形态中,上装主要包括袍、袄、褂、衫、马甲、肚兜,下装包括裙、裤等,其主要特点是尺寸相对肥大、颜色丰富而艳丽鲜明、服饰图案强调平面格局、采用重缝纫轻裁剪的整一性工艺结构。西式的着装形态主要包括西服、大衣、连衣裙、制服等,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西方的服饰制作工艺与结构。另外,西方装饰工艺最先在山东沿海城市引进,它的发展促进了山东尤其是沿海地区传统服饰的变迁。中西合璧的着装形态除包括受西方服饰文化影响而改变的传统服饰外,还包括由西方服饰改造而来的中式服装和最能体现中西服饰文化完美结合的服饰,这些服饰是在近代社会这个大背景下,传统服饰文化受到西方服饰文化冲击开始发生改变后的必然结果。整体来说,近代山东服饰的发展呈现一个由传统服饰着装向西式服饰着装逐渐过渡的中西方服饰文化交流的过程,它在顺应中国服饰发展潮流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 (2)近代山东的礼仪服饰主要包括诞生礼服饰、婚礼服饰、丧葬服饰三种。诞生礼服饰习俗包括出生时的“红色和尚服”、满月时的“铰头”仪式、百日时的“长命锁”和“穿衣礼”、周岁时的“试新鞋”仪式等。相对于成人服饰来说,近代山东的儿童服饰则少了些限制,多了些发挥的自由,寄托了大人对孩子的美好祝福。近代山东的婚礼服饰习俗从才开始议婚时的“指腹割襟”到订婚时的“红定”,再到送日子时的“聘礼”和“喜礼”,最后到举行仪式时的婚服,服饰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的影响,近代山东的婚礼服饰逐渐呈现删繁就简、中西杂糅的发展特点。相对于诞生礼服饰和婚礼服饰,近代山东丧葬服饰的发展则比较缓慢,从丧葬服饰的艺术特色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服饰习俗背后所隐含的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如灵魂不灭的观念与意识、重伦理的孝道观念、信巫崇祀的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及祈求祖先的保佑等。整体来说,近代山东的礼仪服饰习俗体现了山东当地的民俗生活及山东民众的民俗心理,是山东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3)按照时间线索,近代山东日常服饰的发展可分为清朝末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确立时期、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由于执政者的不同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每个阶段的服饰特征也各不相同,可以归结为“融合吸收”、“新旧交融”、“中西杂糅”、“缓慢发展”。清朝末年,山东服饰的发展趋势是满汉女子服装的渐趋融合和对西方服饰文化元素的吸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山东服饰呈现一种剧烈动荡与稳步发展混杂新旧交融的变化趋势;国民党统治确立时期,山东出现了中西结合的服饰;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绝大多数民众生活比较贫苦,基本是有什么穿什么,山东服饰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可以说,近代山东地区的服饰发展具备了传统服装传承与西方文化植入的双重性,这种服饰现象是由山东民众在近代这个变化比较大的社会背景下适应简便、实用生活的基本需求所致,它体现了山东民众在服饰物质文化的变迁过程中追求改变的价值趋向。 (4)山东地域的气候条件、耕作环境、土地条件、生物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对近代山东服饰的形成及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近代山东鲁东沿海地区由于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比较早,最先登上近代山东服饰的领导地位,引领着内陆地区服饰的向前发展。鲁中和鲁西北内陆地区的服饰受其影响也紧跟其后向前发展。尽管如此,由于鲁中和鲁西北内陆地区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其服饰的发展整体呈现俭朴、传统的状态。而鲁南沂蒙山区由于受战争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其服饰发展比较缓慢,呈现落后、保守的状态。从内部区域色彩来看,近代山东大多数农村民众的着装基本保持着传统服饰的形式,而城市的民众穿着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中西杂糅的特点。商埠由于对外贸易比较多、与外商接触比较多、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其服饰发展的进程相对来说比较快,而农区则基本保持原始的自然经济发展状态,其服饰发展明显落后于商埠地区。整体来看,近代山东服饰出现多元化、时尚化的发展势头,其服饰文化定型为一种区域服饰文化体系,在全国服饰文化地理格局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5)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山东传统服饰拥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服装制度和审美体系。从传统服饰的色彩、形制、纹样以及首饰、配饰等方面可以看出传统的衣规服制就是服饰日常生活与日常消费同礼教文化的有机结合。儒家文化主张的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响着传统服饰发展的整个过程,成为根深蒂固的服饰审美观念。从服饰所体现的君子之德、妇女之德及忠孝思想中可以看出以周礼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服饰制度更加与“礼”和道德教化融为一体,服装的形式从属于服饰等级的需要,为维护社会的尊卑,极大限度的显示了古代封建礼教的伦理纲常。儒家礼教思想在近代山东服饰的发展中有“顺受”也有“逆反”。从民众的日常着装行为、着装现象和传世实物中可以看出儒家礼教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服饰着装观念在近代山东服饰文化中的影子;从不缠足运动、剪辫风潮和传世实物中可以明显体会到近代山东民众在日常服饰着装观念上所发生的改变。可以说,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近代山东服饰文化的“顺受”与“逆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变迁的缩影,它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服饰文化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实证作用。最后,纵观整个近代山东服饰的发展历程时发现,无论是在服饰的变迁还是传统服饰着装观念的转型中,山东人的种种表现无不与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人的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体来说,近代山东服饰变迁的整个过程,都带有山东人心理、品性的深刻烙印。 (6)近代山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变迁导致了山东服饰习俗变革的发生。从服装政令的颁布和实施,到新生活运动时山东的服饰改革,再到山东禁缠足运动的最后成功,政令因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代山东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衰退,推动了部分传统手工业如缫丝业和丝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一批新兴的手工业如草辫业、花边业、发网业等的产生,为近代山东服饰的西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近代山东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受西俗东渐和服饰新潮影响程度的不同以及民众经济地位的两极分化,扩大了服饰演变的地区差别和阶级差别,导致了山东服饰新格局的最终形成。从中西文化交流来看,洋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带入了山东,影响和改变着山东人的面貌与固有的文化。外国侵略者依据不平等条约在山东口岸建立的租界,成为人们窥视、模仿西方生活习尚的窗口。由留学生回国及教育发展形成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近代山东服饰的变迁奠定了重要的阶级基础。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在彰显文化、倡导消费、引导时尚的同时,对传统服饰观念的改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近代山东传教士的进入带来了西方文化,影响着山东民众的日常着装,他们揭开了山东禁缠足运动的序幕,其兴办的教会学校促进了山东服饰形态的转变,推动了近代山东服饰向前发展的步伐。可以说,近代山东社会的政治、经济、中西文化交流等因素对近代山东服饰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TS941.1
【部分图文】:
江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部之间周围、与开衩和下摆等处有黑色窄细条镶边,在大襟到侧襟及两侧开衩处镶有黑色最宽为 13cm 的大如意云纹形拼贴,肩部大襟和沿开衩至下摆一周镶有 2.5cm 机织彩条花边,领口和大襟至侧襟处装有 4对黑色细襻,钉鎏金铜扣,领周、大襟侧和下摆绣花为打籽绣,纹样为“蝶恋花”和“暗八仙”,“蝶恋花”喻爱情,“暗八仙”喻吉祥;挽袖上绣花为平绣,纹样为“花开富贵”,整件服装富丽堂皇,精致典雅。褂是罩在外面的衣服,有长褂和马褂之分。图 2-25 为青岛 1904 年 6 月 21 日邮票上的传世照片,其中最左边第一个人穿的则为长袍马褂。衫为单衣,一般都比较薄。近代山东的衫按长短分长衫和短衫,按内外穿用分汗衫、罩衫等。图 2-26 是 1927 年 3 月 25 日《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图中女子所穿衫的形制,袖子缩短而肥大,左边的袖口及下摆处有纹路的变化,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时髦的穿着了。图 2-27 是 1927年 11 月 2 日的《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中女子所着是一件圆摆宽袖的女衫,图案呈菱形,少了很多传统的装饰工艺,简洁大方。
江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部之间周围、与开衩和下摆等处有黑色窄细条镶边,在大襟到侧襟及两侧开衩处镶有黑色最宽为 13cm 的大如意云纹形拼贴,肩部大襟和沿开衩至下摆一周镶有 2.5cm 机织彩条花边,领口和大襟至侧襟处装有 4对黑色细襻,钉鎏金铜扣,领周、大襟侧和下摆绣花为打籽绣,纹样为“蝶恋花”和“暗八仙”,“蝶恋花”喻爱情,“暗八仙”喻吉祥;挽袖上绣花为平绣,纹样为“花开富贵”,整件服装富丽堂皇,精致典雅。褂是罩在外面的衣服,有长褂和马褂之分。图 2-25 为青岛 1904 年 6 月 21 日邮票上的传世照片,其中最左边第一个人穿的则为长袍马褂。衫为单衣,一般都比较薄。近代山东的衫按长短分长衫和短衫,按内外穿用分汗衫、罩衫等。图 2-26 是 1927 年 3 月 25 日《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图中女子所穿衫的形制,袖子缩短而肥大,左边的袖口及下摆处有纹路的变化,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时髦的穿着了。图 2-27 是 1927年 11 月 2 日的《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中女子所着是一件圆摆宽袖的女衫,图案呈菱形,少了很多传统的装饰工艺,简洁大方。
过膝的中式外衣,一般有衬里,男女皆可穿用,是传统服饰中重要为男装常礼服形式。图 2-28 中的老照片是民国后期典型的民袍,此已经比较贴合人体。图 2-29 是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近代山东传米、袖长 64 厘米。小立领右襟,直身宽袖,领、襟、袖、摆处缘饰登的一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合影照片,图中男女着装均为长袍。图 2yM斜襟,下摆略圆,面料为灰兰色棉织面料,在领口、斜襟和侧缝制为立领宽身,细长直袖,右yM斜襟,下摆呈弧形,在领口、斜襟和图 2-27 香烟广告[6]Fig. 2-27 Cigarette ads图 2-26 香烟广告[5]Fig. 2-26 Cigarette ads
本文编号:2815180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TS941.1
【部分图文】:
江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部之间周围、与开衩和下摆等处有黑色窄细条镶边,在大襟到侧襟及两侧开衩处镶有黑色最宽为 13cm 的大如意云纹形拼贴,肩部大襟和沿开衩至下摆一周镶有 2.5cm 机织彩条花边,领口和大襟至侧襟处装有 4对黑色细襻,钉鎏金铜扣,领周、大襟侧和下摆绣花为打籽绣,纹样为“蝶恋花”和“暗八仙”,“蝶恋花”喻爱情,“暗八仙”喻吉祥;挽袖上绣花为平绣,纹样为“花开富贵”,整件服装富丽堂皇,精致典雅。褂是罩在外面的衣服,有长褂和马褂之分。图 2-25 为青岛 1904 年 6 月 21 日邮票上的传世照片,其中最左边第一个人穿的则为长袍马褂。衫为单衣,一般都比较薄。近代山东的衫按长短分长衫和短衫,按内外穿用分汗衫、罩衫等。图 2-26 是 1927 年 3 月 25 日《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图中女子所穿衫的形制,袖子缩短而肥大,左边的袖口及下摆处有纹路的变化,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时髦的穿着了。图 2-27 是 1927年 11 月 2 日的《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中女子所着是一件圆摆宽袖的女衫,图案呈菱形,少了很多传统的装饰工艺,简洁大方。
江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部之间周围、与开衩和下摆等处有黑色窄细条镶边,在大襟到侧襟及两侧开衩处镶有黑色最宽为 13cm 的大如意云纹形拼贴,肩部大襟和沿开衩至下摆一周镶有 2.5cm 机织彩条花边,领口和大襟至侧襟处装有 4对黑色细襻,钉鎏金铜扣,领周、大襟侧和下摆绣花为打籽绣,纹样为“蝶恋花”和“暗八仙”,“蝶恋花”喻爱情,“暗八仙”喻吉祥;挽袖上绣花为平绣,纹样为“花开富贵”,整件服装富丽堂皇,精致典雅。褂是罩在外面的衣服,有长褂和马褂之分。图 2-25 为青岛 1904 年 6 月 21 日邮票上的传世照片,其中最左边第一个人穿的则为长袍马褂。衫为单衣,一般都比较薄。近代山东的衫按长短分长衫和短衫,按内外穿用分汗衫、罩衫等。图 2-26 是 1927 年 3 月 25 日《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图中女子所穿衫的形制,袖子缩短而肥大,左边的袖口及下摆处有纹路的变化,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时髦的穿着了。图 2-27 是 1927年 11 月 2 日的《中国青岛报》中的香烟广告中女子所着是一件圆摆宽袖的女衫,图案呈菱形,少了很多传统的装饰工艺,简洁大方。
过膝的中式外衣,一般有衬里,男女皆可穿用,是传统服饰中重要为男装常礼服形式。图 2-28 中的老照片是民国后期典型的民袍,此已经比较贴合人体。图 2-29 是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近代山东传米、袖长 64 厘米。小立领右襟,直身宽袖,领、襟、袖、摆处缘饰登的一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合影照片,图中男女着装均为长袍。图 2yM斜襟,下摆略圆,面料为灰兰色棉织面料,在领口、斜襟和侧缝制为立领宽身,细长直袖,右yM斜襟,下摆呈弧形,在领口、斜襟和图 2-27 香烟广告[6]Fig. 2-27 Cigarette ads图 2-26 香烟广告[5]Fig. 2-26 Cigarette ad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逄振镐;秦汉时期山东纺织手工业的发展[J];齐鲁学刊;1983年01期
2 蒲慧华;鲁锦图案启示录[J];齐鲁艺苑;1988年01期
3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鲁锦艺术[J];齐鲁艺苑;2008年04期
4 张述林,罗世伟;试论服装地理的主要研究领域[J];人文地理;1995年03期
5 刘乐;杨永庆;;论鲁锦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创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张士闪;邓霞;;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王青;民国后抗战前山东婚丧礼俗的嬗变[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王克奇;儒墨异同与山东人的群体特征[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崔荣荣;;从民间服饰变革看汉族社会文化变迁——以1368-1949年历史段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年07期
10 杨太;当代我国大陆服饰文化嬗变论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15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1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