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至19世纪中缅交往述论
发布时间:2020-09-09 17:56
17至19世纪,他国与中国的交往,往往被冠以“朝贡”之名,这几乎成了盖棺定论的事实。在此议题的早期研究和认识中,学者及政府人士多认为,形成上述双边关系的原因主要根源于中国强大的声威。与中国政府进行交往的国家,多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力量弱于中国而以“被迫”和“仰慕”两种方式进入到所谓的“朝贡体系”当中。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另有一批新兴学者提出,所谓的“朝贡”,其实质就是他国在“贡赐”名义下与中国实行贸易交换、获得高额精美赏赐品的一系列有目的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的商业投机性十分明显。不论前者观点还是后者观点,笔者认为都存在偏颇,历史问题的构成和存在并非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由于地域和国别的差异,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一边倒”或“一概而论”地来谈。在与中国交往的许多国家中,缅甸由于离中国地理位置较近,受中国政治文化影响较深,且与中国对外交往频繁,特将缅甸选作代表性研究对象,对其与中国的交往实质作一个专门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缅甸对中国的“朝贡藩封”,主要是以争取政治和军事支持为目的的,但是经济因素亦存在其中,不可将其忽略,只是在中缅关系的构成中不占主导因素。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49;K337.3
本文编号:2815285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49;K33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来臣;明清时期中缅贸易关系及其特点[J];东南亚研究;1989年04期
2 朱亚非;从中缅之战看清政府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J];东岳论丛;1993年01期
3 何楠;;缅甸民族和平的前景[J];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04期
4 何新华;;试析清代缅甸的藩属国地位问题[J];历史档案;2006年01期
5 何新华;;关于“十年一贡”的争论——19世纪末晚清政府在缅甸问题上与英国的交涉[J];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04期
6 孙来臣;;中国东南亚研究述评[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7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黄祖文;清代乾隆年间中缅边境之役[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杨煜达,杨慧芳;花马礼:16—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15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1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