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研究(1946-1949)

发布时间:2020-10-01 06:41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以“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建构、运行及变迁过程的影响,试图阐释“第四种权力”对参议会制度变迁的作用及影响,进一步揭示上海参议会制度最终走向衰亡的原因。 上海作为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是中国经济的中心。经济的发展为“第四种权力”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上海的“第四种权力”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较为成熟,对政治的影响也更为明显。“第四种权力”作为思想观念的载体,传播了参议会思想,促使了参议会思想观念到上海参议会制度建构的转变;在上海参议会制度的运行过程中,“第四种权力”监督质询参议会,反映“民声”,承担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角色。“第四种权力”作为一种非强制力,通过舆论对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变迁产生影响。“第四种权力”成长于上海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下,自主性较差。同时受到时代发展的限制,加上国民党残酷的新闻管制政策的影响,“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存在很大局限性。 全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1946年至1949年期间上海的“第四种权力”发展的概况及特点。第二章至第四章以制度理念的传播、制度设计、制度运行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分析研究了“第四种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第五章围绕“‘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互动的嵌入要素:政党、帮会和社团”,主要研究了介入“第四种权力”的政党、帮会、社团对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影响,更加全面的了解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变迁。在第六章里,笔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基于前文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63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大陆方面
        二、台湾方面
        三、国外方面
    第三节 基本概念
        一、第四种权力
        二、上海参议会制度
    第四节 基本理论
        一、哈耶克的制度演进理论
        二、托克维尔—韦伯的“文化范式”
        三、社会精英与制度变迁
        四、本文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 上海特殊政治生态环境下的“第四种权力”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的政治生态
        一、政治格局
        二、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黄金时代”
        三、市民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的“第四种权力”
        一、“第四种权力”发展概况
        二、国民党对“第四种权力”的控制
        三、“第四种权力”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 “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理念的传播
    第一节 议会思想的知识性介绍阶段
        一、制度理念传播的核心要素
        二、议会思想传入中国
    第二节 议会思想学以致用阶段
        一、倡导实行选举、三权分立
        二、民权思想受到重视
    第三节 议会思想植根中国
        一、开国会的概念成为基本共识
        二、“五五宪草”的制定
第三章 “第四种权力”影响制度设计
    第一节 “第四种权力”整合制度主导者
        一、“第四种权力”的自我整合
        二、“第四种权力”对其他社会力量的整合
    第二节 中央层面的制度设计:国防参议会到国民参政会
        一、国防参议会的制度设计
        二、对国民参政会制度设计的影响
    第三节 上海地方层面的制度设计:参事会—临时参议会—参议会
        一、临时参议会的建立
        二、上海参议会的成立及运行机制
        三、临时参议会对上海参议会制度设计的影响
第四章 “第四种权力”推进上海参议会制度的运行
    第一节 “第四种权力”与参议会议员选举
        一、“第四种权力”对参议会选举的宣传动员
        二、新闻文化界人士积极参选
    第二节 “第四种权力”与参议会质询监督
        一、“第四种权力”成为质询监督的有效途径
        二、“第四种权力”质询监督市府工作
    第三节 “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提案
        一、上海市参议会第一届大会提案分析
        二、“第四种权力”监督提案的落实情况
第五章 “第四种权力”与上海参议会制度互动的嵌入要素:政党、帮会和社团
    第一节 介入“第四种权力”的政党与上海参议会制度
        一、上海主要的政党力量
        二、通过联合积聚力量
        三、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第四种权力”的帮会与上海参议会制度
        一、杜月笙与国民党的纷争离合
        二、杜月笙与上海参议会议长选举
        三、杜月笙为代表的帮会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
    第三节 受“第四种权力”启蒙的社团与上海参议会制度
        一、上海主要的社团力量
        二、主要参政活动
        三、社团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影响
结语
    第一节 “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一、“第四种权力”促使了参议会制度的建立
        二、“第四种权力”促进了参议会制度的运行
        三、“第四种权力”推进了参议会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变迁的限度
        一、“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的变迁缺少强制力
        二、“第四种权力”对上海参议会制度影响作用滞后
        三、“第四种权力”被纳入权力体系内,从监督工具变成了施政工具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明;;试论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县参议会[J];东方博物;2006年03期

2 王付昌;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省临时参议会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钱大群;中国近现代政体简论[J];民国档案;1989年03期

4 孔玲;略论民国时期的贵州省级民意机关[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林f ;;论民主党派与国防参议会、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学习闻黎明的《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一文有感[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6 薛恒;民国议会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7 周玉玲,陆建洪;国民政府十年(1939—1949)基层民意机关建设数量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闻黎明;国防参议会简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1期

9 裴莘;战后中间势力的崛起与分化[J];南开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志清;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人大研究;199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冯峰;“国难”与“思想界”[D];复旦大学;2005年

3 叶兴艺;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5 汪英;上海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机制研究(1927—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芬;国民党新闻传播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与中间势力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雅;台湾政党对媒体自主性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1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31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a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