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国人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8:13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了中国人实现享有充分人权而不懈探索和奋斗。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了为中国人争国权的奋斗历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人权的新纪元,再到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人权得到了最高层次的保护,这一历程中,中国政府从避谈人权到称其为“伟大名词”,再到“人权入宪”,每一节点都是中国人权史上的转折,标志着人权可以成为一个话语点,由它衍生更多的研究并开创更广阔的人权局面。这一过程历经起伏,走了一条中国式的人权道路。 追溯一种行为的发生、发展,要溯源到思想,中国式人权受中国式人权思想的支配,中国人用符合自己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表达自己的人权思想——以人为本。虽然“人权”一词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但保障人权的实践我们早已有之。一直以来我们用“以人为本”来考量党的执政能力,考量社会的民主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人权”这个词中国曾经少许触及,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都在以中国的表达方式渐行渐近地推进中国的人权建设,使中国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使人民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本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主要阐释以人为本是中国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成为中国人权思想,指导中国人权建设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一方面涵盖了西方近代人权的基本理念,使自由、平等、人道主义这些人权的基本理念在以人为本中都得以体现,形成中国式人权思想。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实现了现代转化。可以说,它既有西方人权理念的基本要素,同时也闪现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灵光。 第二章探讨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观与西方人权观的差异性。中西方在追求人权的道路上同样追求人的自由与平等,也都遇到了挫折,但两者由于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等等原因,使两者在人权观上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框架下,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与侧重。如以“什么人”为本体现人权主体上的差异性,西方强调个人的人权,中国关注集体的人权;以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内容上的差异性,西方重视公民政治权利,中国突出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等等。 第三章梳理总结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中国人权建设60多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主要体现在:经济权利日益得到保障;政治权利逐步得以实现;文化权利不断丰富和发展;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前所未有地得到尊重。当然我们在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中国60多年来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一些问题,如物质生活发展水平还存在过大差距性;公民自由民主权利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的文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公民所要求的文化生活水平;尊重和保护好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还有待继续提高。 第四章思考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来加强中国人权建设。从分析人权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入手,我们进一步探讨加强人权建设的现实路径: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人权意识的增强;立足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推动政治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序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不断满足公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使一切人合法的、合规律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结语部分从历史发展与现实路径分析中总结中国人权道路的经验。这包括: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在开放交流中,对人权的理解保持求同存异;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人权事业。 综观中国60多年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权辉煌磅礴的发展画卷,站在以人为本的视角审视中国人权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权逐渐进步的历史,尽管其中有不足,但在梳理中国人权建设的过程中有利于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主动把握人权话语权,凸显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2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人为本是中国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 以人为本的源流
(一) 中国民本思想
(二) 西方的人本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 以人为本涵盖了西方近代人权的基本理念
(一) 以“什么人”为本体现人权的平等原则
(二) 以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的自由原则
(三) 以人为本整个命题体现人权的人道主义原则
三、 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
(一) 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
(二) 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
(三) 以人为本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现代表达,中国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观与西方人权观的差异性
一、 以“什么人”为本体现人权主体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强调个人人权
(二) 中国关注集体人权
二、 以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内容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重视公民政治权利
(二) 中国突出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
三、 以“什么”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标准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宣扬人权标准的普遍性
(二) 中国同时维护人权标准的特殊性
四、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的发展趋向
(一) 中国人权主体不断扩大
(二) 中国人权内容不断丰富
(三) 中国人权标准不断与世界兼容
第三章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当前问题
一、 经济权利日益得到保障
(一)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首要人权
(二) 扶贫政策不断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利
(四) 物质生活发展水平还存在过大差距性
二、 政治权利逐步得以实现
(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给中国人民提供了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二) 在深化改革中,公民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三) 依法治国正在中国逐步实现
(四) 公民自由民主权利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文化权利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 文化建设是我国人权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
(二)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 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普及,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与享受科技成果的权利
(四) 现有的文化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
四、 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前所未有地得到尊重
(一)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人权的最高境界
(二) 尊重个人权利、个体生命在中国人权建设中得到高度关注
(三)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 尊重和保护好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 当前中国人权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 中国民众人权意识还不够强烈
(二) 中国的国情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 中国改革转型时期还面临诸多特殊困难
第四章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中国人权建设的思考
一、 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人权意识的增强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 各种公共权力部门不断提高服务百姓的功能
(三) 公民个人有效参与,逐步形成人权共识
二、 立足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
(一) 采取有效措施,使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二) 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各项公民经济权益保障的力度
三、 推动政治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序发展
(一) 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二) 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发挥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
(三) 加强监督和制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 促进文化繁荣,不断满足公民的精神生活要求
(一)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 提高公民参与文化创造和享用文化成果的积极性
(三) 保障公民文化生活水平与实际要求不断相适应
五、 使一切人合法的、合规律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一) 努力保障人权平等,让普通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二) 促进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协调发展
(三) 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语
一、 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
二、 在开放交流中,对人权的理解保持求同存异
三、 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人权事业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37889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2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人为本是中国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 以人为本的源流
(一) 中国民本思想
(二) 西方的人本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 以人为本涵盖了西方近代人权的基本理念
(一) 以“什么人”为本体现人权的平等原则
(二) 以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的自由原则
(三) 以人为本整个命题体现人权的人道主义原则
三、 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
(一) 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
(二) 以人为本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
(三) 以人为本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现代表达,中国人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观与西方人权观的差异性
一、 以“什么人”为本体现人权主体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强调个人人权
(二) 中国关注集体人权
二、 以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内容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重视公民政治权利
(二) 中国突出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
三、 以“什么”人的“什么”为本体现人权标准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宣扬人权标准的普遍性
(二) 中国同时维护人权标准的特殊性
四、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的发展趋向
(一) 中国人权主体不断扩大
(二) 中国人权内容不断丰富
(三) 中国人权标准不断与世界兼容
第三章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国人权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当前问题
一、 经济权利日益得到保障
(一)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首要人权
(二) 扶贫政策不断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利
(四) 物质生活发展水平还存在过大差距性
二、 政治权利逐步得以实现
(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给中国人民提供了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二) 在深化改革中,公民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三) 依法治国正在中国逐步实现
(四) 公民自由民主权利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文化权利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 文化建设是我国人权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
(二)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 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普及,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与享受科技成果的权利
(四) 现有的文化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
四、 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前所未有地得到尊重
(一)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人权的最高境界
(二) 尊重个人权利、个体生命在中国人权建设中得到高度关注
(三)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 尊重和保护好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 当前中国人权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 中国民众人权意识还不够强烈
(二) 中国的国情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 中国改革转型时期还面临诸多特殊困难
第四章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中国人权建设的思考
一、 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人权意识的增强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 各种公共权力部门不断提高服务百姓的功能
(三) 公民个人有效参与,逐步形成人权共识
二、 立足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
(一) 采取有效措施,使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二) 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各项公民经济权益保障的力度
三、 推动政治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序发展
(一) 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二) 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发挥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
(三) 加强监督和制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 促进文化繁荣,不断满足公民的精神生活要求
(一)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 提高公民参与文化创造和享用文化成果的积极性
(三) 保障公民文化生活水平与实际要求不断相适应
五、 使一切人合法的、合规律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一) 努力保障人权平等,让普通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二) 促进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协调发展
(三) 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语
一、 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
二、 在开放交流中,对人权的理解保持求同存异
三、 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人权事业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瑾;我国对外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7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3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