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中的行动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7:19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大量资源投入,就公共服务的供给改善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两个目标而言,购买公共服务这个实践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有鉴于此,必须反思作为主导方即政府在其中的行动,其行动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背后隐含什么样的逻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丰富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研究的视角,围绕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建议。国内的相关研究偏重微观分析和个案研究,缺乏对政府行动逻辑的简洁总结。论文借助治理理论、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的组织理论,聚焦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行动逻辑,从场域、主体、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形成一个分析框架。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江苏、江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文献分析展开研究。论文首先提炼了购买公共服务场域中的两个主要的特征,即分离和缺位,自主与约束;其次,论文对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三方主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三,论文将政府行为从购买决策、过程监督、关系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四,论文分析社会组织因此出现的策略性行为,以及这对公共服务的产出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论文最终将政府行动逻辑概括为功能强化-体制吸纳行为,其中功能强化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体制吸纳是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多策略地扩大非对称依赖,加上社会组织党建(这不局限于参与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双管齐下,让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协作者,消除其对政府权威的可能挑战。论文认为功能强化-体制吸纳行为是一般意义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在特定场域的进化版,反映了政府控制如何在购买公共服务中技术化生长。论文认为功能强化-体制吸纳行为扩大了自主和约束的冲突,使得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割裂成为现实,也带来了社会组织的内卷化,这和社会治理的方向相背。基于治理理论,作者认为应该进行政府行为的逻辑再造,转变为主动培育-合作供给,考虑到政府相对社会组织的巨大资源优势,政府应该主动进行制度供给,这包括缩小非对称依赖、收缩优先权、模式创新、引入公众参与等等。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体现在:首先是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核心问题,聚焦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行动逻辑;其次,通过场域、主体、过程、结果四方面构建了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提炼了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特征,从利益、制度、和行动的复合角度开展论述,通过动机、可能、手段等层层递进分析,在理论层面对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行动逻辑作出合理解释,从微观分析上升到宏观总结;其三,发现了政府控制的技术化生长这一个隐藏的过程,将政府控制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论文还揭示了其可能带来的隐忧—社会组织的内卷化,并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2.9
【部分图文】:

服务类别,调查数据,公共服务,大众文化


博 士 学 位 论 文DOCTORAL DISSERTATIO第二方面,就一个特定地区而言,在类别上,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倾向于社会关注度高的基本公共服务。就对公共服务类别的关注这一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关注度前三位的依次是基础教育、大众文化和公共卫生,其他包括公共交通和扶贫,见图 3-1。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的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操作者,在生活中也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所以其感受和普通公众也是近似的。关注度高的公共服务,诸如基础教育、大众文化和公共卫生,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高,而其他领域的关注少,投入少。这样形成不了良性循环,反而逐步萎缩。

示意图,示意图,供应商,购买者


量;其三是说明需要,可以借助专业专家进行分析说明;其四是物色供应商,这需要较长的时间,要对供应商的信用资格,供货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防止出现能力不足;其五是选择供应商,选择最优或者较优的供应商,这可以由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信誉、及时交货能力、技术服务等来评价;其六是签订合同,通过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七是进行检查评价,采购人员向使用者征求意见,了解其使用效果,检查和评价合同的履行过程,根据这个检查和评价,决定后续的合作等事务。这个流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键是其中存在购买决策和消费使用的分离。作为典型的生产者购买行为,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是资金供给者、合同监管者和产品的购买者,却不是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者和使用者两者是分离的。双方是通过服务的转出而连接在一起,但是信息的反馈存在一定的阻断,因为购买者(政府单位)没有消费具体的公共服务,无法自动感知服务产品的使用效果。

趋势图,社会组织,趋势图,增量


图 3-3 上海范围的社会组织增量趋势图数据来源:上海社会团体管理局截止 2016 年的统计数据尽管数量扩张很快,但是社会组织成长中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长难题。首先是认知度和认同度的缺乏。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缺乏关注,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意义、发展趋势、功能作用的认识也不充分。这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也不否认因为自律和他律机制的缺乏,某些缺乏责任和诚信的社会组织让正规的社会组织蒙上污名,这些社会组织喜欢赚新闻眼球,精密计算,发挥自己的最大影响力但是不做实事,给社会组织带来负面效应。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很多公职人员也认为社会组织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问卷调查中可以反映这一点,公职人员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有所保留,而这种保留正是因为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对此的看法也很尖锐的,见图 3-4,其中 内部治理不完善 、 组织成员水平良莠不齐 、 发展的可持续差 是主要问题,其他还有缺乏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佑勇;;公私合作语境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存问题与制度完善[J];政治与法律;2015年12期

2 徐选国;;嵌入性治理: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对国家-社会关系范式的批判性反思[J];社会工作;2015年05期

3 曾祥炎;;基于合作生产视角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再定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5期

4 许光建;吴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导向——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9期

5 冯晓丽;郭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体育社会组织承接购买服务研究——基于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市民体育大联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任姝玮;刘思弘;;购买服务:与政府服务有效互补[J];浦东开发;2015年08期

7 张紧跟;;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朱缘;王芳;孙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7期

9 王浦劬;;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意蕴论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10 敬乂嘉;崔杨杨;;代理还是管家:非营利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合作关系[J];中国第三部门研究;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瑜亭;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2 周定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3 苗红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保障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杜春林;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碎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5 毛明明;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文雁兵;包容型政府行为逻辑、治理模式与经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贺巧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8 姚贱苟;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

9 吕尚敏;行政执法人员的行动逻辑[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王春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与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韵;城市治理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承哲;网络化治理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田凤娟;协商民主: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艺洁;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曹倩慧;嵌入性理论视角下非公党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任宁;在决策保密与信息公开之间:我国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赵雯;嵌入性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肖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和公众需求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孙荣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翟二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9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39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