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23:50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理论著作的经典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道路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本篇论文所研究的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的核心理论,它蕴含着马克思后期哲学思想的萌芽。然而国内对马克思这一时期市民社会思想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和历史性。因此,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市民社会思想依旧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首先文章分析研究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背景,并论述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来源。然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的市民社会观念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尤其是其理论内容、批判对象和内在本质这三个方面。最后分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市民社会观念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路径、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市民社会思想内核的深入发掘提供支撑。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转折的重要环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的市民社会思想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性依据。因此,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继承和实践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A8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背景
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实践背景
1.1.1 德国社会的现状
1.1.2 工业革命的开展
1.1.3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经历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1.2.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1.2.2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唯物主义
第二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认识
2.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批判
2.1.1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辩证法逻辑的批判
2.1.2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
2.1.3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国家观的批判
2.1.4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中私有财产与国家关系的批判
2.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内容
2.2.1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2.2.2 人民主权的思想
2.2.3 唯物史观的思想
2.2.4 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2.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内在本质
2.3.1 政治解放
2.3.2 民主自由
第三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3.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
3.1.1 理论影响
3.1.2 学术地位
3.1.3 历史地位
3.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3.2.1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意义
3.2.2 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意义
3.2.3 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9870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A8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背景
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实践背景
1.1.1 德国社会的现状
1.1.2 工业革命的开展
1.1.3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经历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1.2.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1.2.2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唯物主义
第二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认识
2.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批判
2.1.1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辩证法逻辑的批判
2.1.2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
2.1.3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国家观的批判
2.1.4 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中私有财产与国家关系的批判
2.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内容
2.2.1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2.2.2 人民主权的思想
2.2.3 唯物史观的思想
2.2.4 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2.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内在本质
2.3.1 政治解放
2.3.2 民主自由
第三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3.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
3.1.1 理论影响
3.1.2 学术地位
3.1.3 历史地位
3.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3.2.1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意义
3.2.2 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意义
3.2.3 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军;;“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的提出与确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仰海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3 代建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主旨与理论视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刘海江;;基于“市民社会”还是“个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唯物主义基点辨正[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5 廖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丁凡;;走出黑格尔体系的青年马克思——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思想起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1期
7 诺曼·莱文;赵玉兰;;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5期
8 郭丽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意义新探[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9 张振鹏;;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最初奠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839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3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