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15:31
   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经历了戏剧性变化。1950年4月中印两国建交,50年代中期两国关系达到友好合作的顶峰。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特别是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的直接影响,中印关系逐步紧张,1959年因边界争端导致武装冲突,最终陷入僵局。从无到有,由热变冷、大起大落是这一时期中印关系最显著的特征。推动中印关系发展演变的国际因素、国内因素、地缘因素至今仍对当前中印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当前外交实践有所裨益,是本文选取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宗旨所在。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以冷战国际格局、中印两国的国内政治,以及影响中印关系的西藏和边界问题几个关键要素为节点,将这一时期的中印关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继承了英印政府的对藏政策,希望将西藏变成中印两国的缓冲区,进而支持中国西藏地方的分裂活动,并且通过军事手段逐步向麦克马洪线推进;尼赫鲁政府的这些做法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1950年中印建交后,尼赫鲁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积极配合。但是印度政府在竭力阻挠西藏和平解放未果之后,大举向麦克马洪线推进,截止1953年,完全侵占了两国传统习惯线以北和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1954年中印签订的“西藏协定”初步解决了影响两国关系的西藏问题。此后中印两国总理实现互访,两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事务上密切配合,两国文化交流频繁,中印关系达到高潮;1956年美苏两大集团内部矛盾暴露,美苏两国为获取冷战有利地位积极改善同印度关系,印美、印苏两国关系逐步升温。而中美两国继续处于对抗状态,中苏关系则日趋恶化,国际格局的转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挤压了中印两国合作的空间,中印关系逐步降温;1959年3月西藏叛乱后,尼赫鲁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损害了中印关系,遭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中印两国围绕西藏叛乱的斗争很快传递到边界问题上,随后发生的朗久事件和空喀山口事件,使中印关系因领土争端而迅速恶化,逐步从友好合作转向武装对抗,最终导致了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关系由此陷入冰冷的谷底。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大起大落是两种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趋势就是这一时期中印关系中蕴含的友好合作的趋势和紧张对抗的趋势。这两种趋势交织进行,使这一时期的中印关系呈现出时而紧张,时而缓和,既有友好合作,也不乏激烈斗争的基本面貌。美苏冷战,危及亚洲乃至世界和平,成为中印两个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反帝反殖、追求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成为推动中印友好合作的重要因素。而冷战背景下,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西藏问题和边界争端为表现的地缘政治竞争,则是导致中印两国政治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特定的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竞争是影响这一时期中印关系发展的结构性因素。此外,中印两国的国内政治、意识形态分歧等非结构性因素也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简言之,在中印两国相互依赖程度不高的前提下,当国际格局的演变使中印两国面临共同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又为两国提供足够的合作空间时,中印关系趋好的势头就会加强;反之,边界争端等地缘因素则会导致中印两国关系的紧张甚至对抗。这两个因素为我们分析中印关系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829.351


本文编号:2840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40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