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技术文化观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0-10-15 09:15
【摘要】: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野看待技术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都对技术体系产生影响,反过来近代技术体系一旦在生产方式上成熟和完善后或者说技术体系逐渐获得和完善了自己的社会属性,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社会相互融合后,近代技术的自然属性才对社会变迁起着决定性作用。 综观日中两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亦是技术体系与社会实现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成为成功者,中国则沦为失败者。郭沫若在分析日中两国的近代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时,认为:“中国固有文化的负担太重了,日本的负担没有中国那么样重,所以便走得快。”从日本近代技术文化观的演进过程中,我们亦可以看到日本人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对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进程。这亦是日本近代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日本近代技术文化观的演进的具体进程来讲,可分为和魂汉才阶段、和魂洋才阶段和脱亚入欧阶段。日本近代技术文化观的演进过程就是近代日本逐渐认识近代技术文化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进程;逐渐理解对技术伦理上的功利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对近代技术文化的社会态度上,近代日本认识到要想引入西方的近代科学和技术,就需要认同与近代技术相应的近代社会制度、近代教育体系乃至近代技术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述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念与分析工具
2.1 技术文化
2.1.1 “技术—文化”互动视野中的技术文化
2.1.2 技术文化的属人性
2.1.3 技术文化的价值渗透性
2.1.4 技术文化演进的历史性
2.2 技术文化观
2.2.1 技术文化观的基本概念
2.2.2 农本技术文化观对农本技术文化的整合
2.2.3 近代技术文化观对近代技术文化的整合
第3章 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对农本技术文化的解读
3.1 日本近世技术的发展
3.2 日本自生的近世技术文化
3.3 朱子学视域中的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
3.3.0 儒学与和魂汉才
3.3.1 藤原星窝的性理说
3.3.2 林罗山的阴阳五行说
3.4 徂徕学视域中的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
3.4.1 徂徕学对“汉才”的重新解读
3.4.2 徂徕学对“和魂”的重新建构
3.5 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性质与功能
第4章 和魂洋才技术文化观—对西方近代技术文化的借鉴
4.1 近代技术的传入和对外的锁国体制
4.2 日本的开国与近代技术文化的传播
4.3 洋学视域中的和魂洋才技术文化观
4.3.1 杉田玄白与《解体新书》
4.3.2 佐久间象山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技术文化观
4.3.3 吉田松阴的“和魂”观和横井小楠的“洋才”观
4.5 和魂洋才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性质与功能
第5章 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对近代技术文化的认同
5.1 明治政府的成立与近代技术的大量引进
5.2 文明开化与近代技术文化的传播
5.3 西周的近代启蒙思想
5.3.1 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5.3.2 国家主义的政治观
5.3.3 建构主义的文化观
5.4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
5.5 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性质
5.6 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世技术文化整合的功能
第6章 结论
6.1 近代技术对日中两国的冲击
6.2 日中接受近代技术文化过程的共同点
6.3 日中接受近代技术文化过程的差异
6.4 日中技术文化观的差异
6.4.1 日中对于技术文化的本质认知
6.4.2 日中对于近代技术文化的伦理理解
6.4.3 日中对于技术文化的社会态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1986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述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念与分析工具
2.1 技术文化
2.1.1 “技术—文化”互动视野中的技术文化
2.1.2 技术文化的属人性
2.1.3 技术文化的价值渗透性
2.1.4 技术文化演进的历史性
2.2 技术文化观
2.2.1 技术文化观的基本概念
2.2.2 农本技术文化观对农本技术文化的整合
2.2.3 近代技术文化观对近代技术文化的整合
第3章 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对农本技术文化的解读
3.1 日本近世技术的发展
3.2 日本自生的近世技术文化
3.3 朱子学视域中的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
3.3.0 儒学与和魂汉才
3.3.1 藤原星窝的性理说
3.3.2 林罗山的阴阳五行说
3.4 徂徕学视域中的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
3.4.1 徂徕学对“汉才”的重新解读
3.4.2 徂徕学对“和魂”的重新建构
3.5 和魂汉才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性质与功能
第4章 和魂洋才技术文化观—对西方近代技术文化的借鉴
4.1 近代技术的传入和对外的锁国体制
4.2 日本的开国与近代技术文化的传播
4.3 洋学视域中的和魂洋才技术文化观
4.3.1 杉田玄白与《解体新书》
4.3.2 佐久间象山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技术文化观
4.3.3 吉田松阴的“和魂”观和横井小楠的“洋才”观
4.5 和魂洋才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性质与功能
第5章 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对近代技术文化的认同
5.1 明治政府的成立与近代技术的大量引进
5.2 文明开化与近代技术文化的传播
5.3 西周的近代启蒙思想
5.3.1 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5.3.2 国家主义的政治观
5.3.3 建构主义的文化观
5.4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
5.5 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代技术文化整合的性质
5.6 脱亚入欧技术文化观对日本近世技术文化整合的功能
第6章 结论
6.1 近代技术对日中两国的冲击
6.2 日中接受近代技术文化过程的共同点
6.3 日中接受近代技术文化过程的差异
6.4 日中技术文化观的差异
6.4.1 日中对于技术文化的本质认知
6.4.2 日中对于近代技术文化的伦理理解
6.4.3 日中对于技术文化的社会态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利国;;论日本幕末时期武士忠诚意识的演变——以吉田松阴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明兵;;江户初期禅僧对“朱子学”的皈依与“脱佛入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鲁霞;近代中日知识分子开放思想的比较——以吉田松阴和谭嗣同为中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韩东育;从“脱儒入法”到“脱亚入欧”[J];读书;2001年03期
5 冯玮;;试论福泽谕吉的“贸易立国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阁楠;;日本的“家”文化与国民性[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5期
7 祝乘风;日本江户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J];世界历史;1990年01期
8 许晓光;;明治前夕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萌芽[J];世界历史;2007年06期
9 卞崇道;;东亚哲学史上西周思想的意义——透视“哲学”用语的定译理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胡宜安;福泽谕吉文明建设论初探[J];江汉论坛;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841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4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