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研究(1921-1949)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初渐中国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2.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妇女问题的基本观点
2.1.2 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妇女解放的主要观点
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2.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条件
2.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
2.2.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
2.3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观
2.3.1 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
2.3.2 妇女解放运动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2.3.3 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行无产阶级革命
2.3.4 妇女解放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劳动妇女
小结
第3章 建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3.1 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
3.1.1 中共成立初期对妇女问题的研判及实践活动
3.1.2 中共对女权运动及基督教妇女运动之把握
3.2 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的先锋和基础
3.2.1 行动的年代:劳动妇女运动的勃兴
3.2.2 理论的认识: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的先锋和基础
3.3 国民革命是妇女唯一的生路
3.3.1 妇女与国民革命:国共两党的共识
3.3.2 妇女与国民革命:社会各界的认识
3.3.3 妇女与北伐战争:妇女获取生路的尝试
小结
第4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4.1 农妇乃最积极的革命参加者
4.1.1 发现农妇:早期农妇运动的贡献
4.1.2 解放农妇:中共农妇运动方针的演变
4.1.3 剖析农妇:毛泽东对农妇运动的贡献
4.2 苏维埃政权是解放妇女的利器
4.2.1 苏区妇女地位的改变
4.2.2 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
4.3 妇女应到社会中去
4.3.1 妇女“回家论”沉渣泛起
4.3.2 围绕妇女“回家”与“离家”的论战
4.3.3 论战的意义
小结
第5章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5.1 只有求得社会解放与民族解放,妇女才能得到解放
5.1.1 基本保障:建立妇女统一战线
5.1.2 重要条件:改善妇女生活
5.2 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5.2.1 顺流:动员妇女参加生产事业
5.2.2 逆流:鼓吹妇女回到家庭中去
5.3 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工作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
5.3.1 妇女干部培养的途径
5.3.2 妇女干部培养的内容
5.3.3 妇女干部培养的目标
小结
第6章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6.1 没有民主的政治,就得不到真正的妇女解放
6.1.1 民主是妇女解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6.1.2 民主是争取来的
6.2 妇女在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中是一个重要力量
6.2.1 动员:中共发动妇女参加土地改革
6.2.2 行动:妇女在土地改革中的伟大作用
6.2.3 变迁:妇女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一定解放
6.3 建设新中国,应是今后中国妇女运动的中心任务
6.3.1 妇女在复兴与建设富强新中国过程中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6.3.2 妇女迎接新中国的建设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芳;;中国妇女运动“大跃进”始末[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石彤;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3 周建忠;杨夏云;;乘风破浪好行船——宁夏妇女创业就业工程纪实[J];共产党人;2010年05期
4 郭美兰;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5 刘巨才;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初探[J];妇女研究论丛;1992年01期
6 宫桂杰,隋力力;论中国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J];长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姜束霞;在斗争中诞生的哈尔滨妇女协进会[J];世纪桥;1994年01期
8 郭金梅;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五四”时期妇女运动特点简析[J];前沿;2000年05期
9 齐文颖;加强对国外的妇女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3期
10 张晓燕;;宋庆龄、何香凝与妇女抗日救亡运动[J];传承;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研究(1921-1949)[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爱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女性教育主流化运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宋青红;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1938-1946年)[D];复旦大学;2012年
5 冷舜安;当代中国性别和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方;《妇女杂志》女性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金润秀;《妇女杂志》(1920-1925)的“新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牛天秀;性别正义视域下当代中国女性参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妇女运动及其当代启示[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2 唐文彬;《申报》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妇女法律传播(1927——1937)[D];湘潭大学;2010年
3 金玲;民族、政治与妇女运动[D];安徽大学;2013年
4 段林;妇女适足住房权研究:国际规约与中国实践[D];扬州大学;2011年
5 冯慧敏;民国时期女性职业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孙慧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7 孟丽媛;新中国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南江;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妇女运动探析[D];外交学院;2010年
9 刘凤芝;全面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晓磊;晋察冀边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0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5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