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的英译

发布时间:2017-04-04 22:03

  本文关键词: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的英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潜在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在口译层面上的不足愈发凸显,尤其体现在政治文本的翻译。然而,口译研究一直以来都仅在语言层面上探讨口译技巧及策略,导致文本中隐含的大量信息都在译文中流失。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话语分析工具,它通过对表层词汇,词组和句子的分析,研究社会权力的滥用,控制和不平等是如何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确立,再生产和抵制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无疑为我们探索文本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信息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为了研究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的英文口译本是否因受到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做出了特定的改变,本研究尝试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以近十年以来的所有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的原文和和现场口译译文为研究对象,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案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受到当时中国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译文中凡是能够传达中国声音抑或是呼吁亚洲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部分,都没有遵循一般的翻译规则,而是通过变换语态,名词化,主题化或者变换情态动词等方式,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作为口译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口译的结合为口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视角,然而这种方法至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通过对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的原文和译文进行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和社会实践分析,揭示了文本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与控制,旨在帮助口译员透过文本层面深入了解文本以外的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口译研究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 口译研究 博鳌论坛主旨演讲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8-11
  • 1.1 Research Background8-9
  • 1.2 Research Objective9
  • 1.3 Research Topic9-10
  • 1.4 Research Significance10-11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1-21
  • 2.1 Introduction to CDA11-17
  • 2.1.1 The Definition of CDA11-12
  • 2.1.2 The Development of CDA12-13
  • 2.1.3 Key Notions in CDA13-15
  • 2.1.4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DA15-16
  • 2.1.5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CDA to Interpretation of Political Discourses16-17
  • 2.2 Studies o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17-21
  • 2.2.1 Studies o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 Abroad17-19
  • 2.2.2 Studies o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 at Home19-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s21-27
  • 3.1 Discourse, Ideology, Interpretation and CDA21-22
  • 3.2 Fairclough's 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22-25
  • 3.2.1 Description24
  • 3.2.2 Interpretation24-25
  • 3.2.3 Explanation25
  • 3.3 Summary25-27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27-28
  • 4.1 Research Materials27
  • 4.2 Research Method27-28
  • Chapter Five Application of CDA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Boao Keynote Speeches28-45
  • 5.1 Critical Analysis of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 in ST and TT28-33
  • 5.2 Critical Analysis of Nominalization33-37
  • 5.3 Critical Analysis of Modalization37-40
  • 5.4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matization40-45
  • Conclusion45-47
  • References47-49
  • Acknowledgements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物[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0年05期

2 文经风;;博鳌论坛上的非主题话语[J];中国作家;2007年03期

3 顾海淞;张玲玉;肖露;张波;尹辉;任玉梅;吴文仙;张天明;戴聪;付松;周德瑞;;文化的春天[J];当代贵州;2011年30期

4 ;资讯[J];中华儿女;2013年08期

5 龙文;;博鳌论坛在中国闭幕,敦促地区合作[J];英语文摘;2003年12期

6 李晓灵;;中国人到底需要不需要“管”?[J];书屋;2009年07期

7 ;面孔[J];中华儿女;2011年08期

8 莽九晨;;崔泰源:“在中国再造一个SK”[J];环球人物;2008年07期

9 ;声音[J];中国西部;2013年13期

10 张春明;蒋应琼;;充满海南元素的博鳌论坛[J];对外传播;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小蕾;;中国能够率先走出危机[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钮键军;龙永图直解博鳌论坛[N];财经时报;2004年

2 董凯燕;德勤连续四年为博鳌论坛提供智力支持[N];中国税务报;2009年

3 早报特约记者 裘开屿 早报世博记者 韩晓蓉;感谢世博给博鳌论坛展示机会[N];东方早报;2010年

4 中国南海研究院 刘锋;国际视野下的博鳌论坛与海南发展[N];海南日报;2012年

5 史哲;博鳌论坛,与中国一起崛起[N];南方周末;2004年

6 本报驻仰光记者 汤先营;缅总统博鳌论坛寻合作[N];光明日报;2013年

7 本报评论员;博鳌论坛:中国向世界传递信心[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记者 刘莉莉 明金维 魏骅;从博鳌论坛看中国世界担当[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庄敬千;博鳌论坛为亚洲搭建世纪舞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10 琼 萍;博鳌论坛带来投资热[N];中国海洋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学浩;习近平2015博鳌论坛演讲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程思敏;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的英译[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的英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5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