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21:37
2013年底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2011年初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上升为“创新社会治理”,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适应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与城乡结构变迁面临的新问题,以回应日益迫切的社会稳定和执政合法性的现实问题。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这一措辞的改变,既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体制变革的要求,也是“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在观念、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一次全面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之根基,是保障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然而,社区冲突与社区治理作为一对孪生兄弟,通常形影相随,融突共生。因此,从公共冲突视角出发,将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视为理解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生态的一个“窗口”或一把“钥匙”,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鉴于社会转型期中国社区治理理论还相对滞后于实践的现状,特别是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理论还远远落后于现实中社区冲突解决的实况,以中国特大城市为例,通过采取“城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受访者”多阶段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五大城市共选取调查样本1250个,同时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混合研究方法等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首先,根据冲突的属性不同,将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城市社区冲突大致划分为社区利益冲突、社区权力冲突、社区权利冲突、社区文化冲突、社区结构冲突、社区复杂性冲突(如社区物业冲突、社区邻避冲突等)等,并针对社会转型期较为棘手的社区物业冲突进行了重点分析。其次,根据不同社区类型间的异质性,将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的社区类型划分为五类:传统街坊式社区、单一单位式社区、综合混合式社区、过渡演替式社区以及现代商品房式社区,同时提出不同类型社区内的矛盾冲突应有所差异,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再次,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产生的宏观条件、相关影响因素及主要成因等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影响变量进行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及扩大与升级机制。第四,在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主体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和基层政府解决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与举措,前者包括对话和解、调解、仲裁、信访、诉讼及诉诸暴力等,后者主要涉及社区冲突和解、冲突调解、冲突管控、冲突处置和暴力强制等。第五,指出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如主体困境、参与困境、平台困境、成本困境和制度困境等)进行系统探究。第六,对英、美、日、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有效实践进行系统引介,并提炼出这些实践经验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启示意义。最后,在借鉴国外现有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有效经验基础上,结合社区转型后期中国部分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提出未来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目标、原则及方法,并契合中国实际,进一步建议应从信念共识、多元共治、分类治理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实施“因势利导,分类治理,精准化解”的精细化分类破解社区冲突之策略,以最终实现超越城市社区冲突之“管理”与“化解”,走向社区冲突“转化”,希冀为中国其它城市正在探索中的社区矛盾、纠纷或冲突化解与治理提供有意义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价值。城市社区,是一个具有高度密集性、复杂性和异质性特征的社会生活聚合体,对一个特大城市的社区冲突进行有效治理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从城市社区冲突管理到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从传统的社区冲突处置到社区冲突化解、再到社区冲突转化,不仅是理念上的一次革新,更是实践中的一场革命。当然,治理城市社区冲突并不是为了消灭冲突,而是为了弥合分歧,转化矛盾,化解冲突,为冲突治理创造更为有效消解的合理路径。一个客观事实是,城市社区冲突化解与治理机制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其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社区机构的合理设置、社区制度的健全、社区结构的优化以及社区运行机制的顺畅与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等,更需要社区主体成员间平等的社会关系、共同的社区认同等。不论如何,冲突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从冲突走向和谐则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生存状态。之所以研究城市社区冲突,最终目的在于更有效地进行冲突预警、良性控制冲突、适度管理冲突、高效化解与治理冲突,合理转化冲突,以维护社区秩序与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实现社会和平。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669.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研究
二、关于城市社区冲突的研究
第三节 概念梳理与理论支撑
一、概念梳理
二、相关理论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调研方案与基本数据分析
第一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及其类型与特点
一、中国城市社区概述
二、中国城市社区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冲突
一、社会转型中的城市社会冲突
二、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及现况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
一、社区利益冲突
二、社区权力冲突
三、社区权利冲突
四、社区文化冲突
五、社区结构冲突
六、其它社区冲突:社区复杂性冲突
第四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特征
一、社区冲突的显现化、多样化与复杂化
二、社区冲突的多发性与群体性
三、社区冲突根源的多样化与交叉化
四、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
五、社区冲突的复合性
六、社区冲突的非对抗性
第二章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内的冲突程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提出假设
第二节 比较分析
一、社区冲突频率分析
二、社区冲突烈度分析
三、社区冲突程度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主要发现
第三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相关致因、扩散过程及升级机制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生成的宏观条件和相关影响因素
一、宏观条件
二、相关影响因素
三、冲突主要成因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与升级机制
一、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分析
二、城市社区冲突扩大与升级机制分析
第四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主体及现行解决方法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主体
第二节 城市居民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
一、调解
二、对话和解
三、诉讼
四、仲裁
五、信访
六、诉诸暴力
第三节 城市基层政府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举措
一、社区冲突和解
二、社区冲突调解
三、社区冲突管控
四、社区冲突处置
五、暴力强制
第五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冲突治理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二、社区冲突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治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
四、基层政府干预失当或者不作为
五、社区冲突治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六、社区参与不足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社区冲突治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
二、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合法性权威受到影响
三、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弱化,社区认同感持续下降
四、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力量弱小
五、社区冲突治理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
六、相关法规政策建设滞后,冲突依法治理水平较低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主体困境: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与冲突主客体的同一性
二、参与困境:社区参与不足,但社区冲突数量高居不下
三、平台困境:社区冲突的频发与冲突化解制度平台的缺失
四、成本困境:社区冲突控制成本的上升与治理成效的下降
五、制度困境:社区冲突治理呈“有法律却秩序失范”的困境
第六章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方法与有效实践
一、美国的社区调解制度
二、英美的社区听证会
三、日本居民参与式的社区规划
四、韩国的环境冲突管理制度建设
五、新加坡的“全国对话”机制
六、西方的各种对话方法与机制
第二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因势疏导
二、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度较为完善
三、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其互联互动性
四、强调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
五、提升冲突治理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参与性
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第七章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从冲突管理走向冲突治理
二、指导原则
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主要策略
一、信念共识:转变观念,正视城市社区冲突的积极功能
二、多元共治:不同主体协同共治
三、分类治理:不同类型社区内的不同属性的社区冲突治理方法不一,各有侧重
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机制建设
一、内部机制建设:优化社区层面的冲突治理机制
二、外部机制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冲突治理机制
三、内外联动机制建设:构建互联互动、合作互惠的冲突机制
第四节 超越管理与化解:走向社区冲突转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C 调查实施细则
附录D 访谈资料
附录E 深圳罗湖区物业管理改革试点名录及改革举措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861489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669.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研究
二、关于城市社区冲突的研究
第三节 概念梳理与理论支撑
一、概念梳理
二、相关理论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调研方案与基本数据分析
第一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及其类型与特点
一、中国城市社区概述
二、中国城市社区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冲突
一、社会转型中的城市社会冲突
二、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及现况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
一、社区利益冲突
二、社区权力冲突
三、社区权利冲突
四、社区文化冲突
五、社区结构冲突
六、其它社区冲突:社区复杂性冲突
第四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特征
一、社区冲突的显现化、多样化与复杂化
二、社区冲突的多发性与群体性
三、社区冲突根源的多样化与交叉化
四、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
五、社区冲突的复合性
六、社区冲突的非对抗性
第二章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内的冲突程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提出假设
第二节 比较分析
一、社区冲突频率分析
二、社区冲突烈度分析
三、社区冲突程度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主要发现
第三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相关致因、扩散过程及升级机制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生成的宏观条件和相关影响因素
一、宏观条件
二、相关影响因素
三、冲突主要成因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与升级机制
一、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分析
二、城市社区冲突扩大与升级机制分析
第四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主体及现行解决方法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主体
第二节 城市居民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
一、调解
二、对话和解
三、诉讼
四、仲裁
五、信访
六、诉诸暴力
第三节 城市基层政府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举措
一、社区冲突和解
二、社区冲突调解
三、社区冲突管控
四、社区冲突处置
五、暴力强制
第五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冲突治理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二、社区冲突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治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
四、基层政府干预失当或者不作为
五、社区冲突治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六、社区参与不足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社区冲突治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
二、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合法性权威受到影响
三、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弱化,社区认同感持续下降
四、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力量弱小
五、社区冲突治理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
六、相关法规政策建设滞后,冲突依法治理水平较低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主体困境: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与冲突主客体的同一性
二、参与困境:社区参与不足,但社区冲突数量高居不下
三、平台困境:社区冲突的频发与冲突化解制度平台的缺失
四、成本困境:社区冲突控制成本的上升与治理成效的下降
五、制度困境:社区冲突治理呈“有法律却秩序失范”的困境
第六章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方法与有效实践
一、美国的社区调解制度
二、英美的社区听证会
三、日本居民参与式的社区规划
四、韩国的环境冲突管理制度建设
五、新加坡的“全国对话”机制
六、西方的各种对话方法与机制
第二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因势疏导
二、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度较为完善
三、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其互联互动性
四、强调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
五、提升冲突治理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参与性
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第七章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从冲突管理走向冲突治理
二、指导原则
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主要策略
一、信念共识:转变观念,正视城市社区冲突的积极功能
二、多元共治:不同主体协同共治
三、分类治理:不同类型社区内的不同属性的社区冲突治理方法不一,各有侧重
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机制建设
一、内部机制建设:优化社区层面的冲突治理机制
二、外部机制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冲突治理机制
三、内外联动机制建设:构建互联互动、合作互惠的冲突机制
第四节 超越管理与化解:走向社区冲突转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C 调查实施细则
附录D 访谈资料
附录E 深圳罗湖区物业管理改革试点名录及改革举措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861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6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