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论析

发布时间:2020-11-01 14:58
【摘要】:从1901年起至1911年止,走到封建时代末端的清王朝在统治的最后十年里推行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称为清末新政。在这些措施中,对原有的行政机构、宪法、政治体制等方面做出的革新共同构成了清末新政的政治改革。这场发生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改革本意是想救清政权于危亡之际,然而在多方力量博弈之后,曾经鼎盛的清王朝最终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研究清末新政政治改革对于更加清晰地看到清王朝在最后时间里的状态、客观地看待这场改革的价值及其对当代的启示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以往学界在研究这场改革时出现了过度拔高和过度贬低两种都不尽客观的倾向,为了能够给新政改革以恰切、客观的评价,本文从改革发生的环境、进程和措施、客观评价以及留给后世的思考等多维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第一部分是改革发生的历史环境。列强对于中国的掠夺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已经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要想不彻底变成殖民地,就要改革以变强;另外,由于日俄战争的结局向国人展示了宪政的力量,所以国人希望效仿日本,立宪图强。在国内,改革和革命两种势头和呼声都与日俱增,下层民众也起身反抗,传统政治秩序失序;就政府自身而言,传统的政治权威消失殆尽,已无法继续往日的统治。要想在这样的时局下安身立命,只能选择改革。第二部分是改革的主要过程和措施。改革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在改革前期主要进行了体制内的改革,即对行政机构、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做了变动。以1905年为转折,清政府派遣大臣出洋考察立宪国政治,制定改革蓝图,并宣布预备立宪。紧接着民主议事机关谘议局和资政院也相继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在皇族内阁出台后,清末新政在四面烽火中彻底走向失败。第三部分是这次改革的客观评价。一方面,推行晚清新政是内忧外患的逼迫,是为了实现自我保全而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较之以往的“祖制不可违”确实让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但历史的合力最终将中国推向了革命,在更加猛烈的炮声中新政偃旗息鼓。第四部分是改革留给今天的思考。改革要抓住时机,只有在最合适的时候做最正确的事,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统筹全局,充分考虑可接受程度,才能事半功倍。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这场由旧王朝主导的推行新制度的改革,为后世演绎了一场中国社会的悲剧。作为清政府最后十年生命里的大事件,它不仅表明了一个社会的自我更新是多么不容易,而且也为今天的改革事业提供了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57.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一、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背景
    (一) 庚子事变后亡国危机日益严重
    (二) 晚清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三) 清廷内部改革意识的萌发
二、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
    (一) 预备立宪的各项体制改革
    (二) 预备立宪与《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
    (三) 谘议局与资政院的设立
    (四) 皇族内阁与立宪的终结
三、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评价
    (一) 清王朝自我挽救的尝试
    (二) 为中国走向政治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三) 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四、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当代启示
    (一) 改革要抓住机遇
    (二) 注重把握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
    (三) 合理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飞;;从传统文化探究“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兼与“明治维新”之比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赵富民;;被忽略的历史教学细节——清末新政[J];教学考试;2018年35期

3 戴鞍钢;;清末新政为何失败[J];人才资源开发;2017年05期

4 张振广;;清末新政在高考历史中的考查角度初探[J];教学考试;2018年08期

5 李瑞圆;;清末新政对知识分子的影响[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22期

6 陈阳;;清末新政中的军制改革与北洋军的前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21期

7 孔令艳;;对清末新政性质双重性的评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杨德森;;清末新政与清政府的垮台[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9 郑宪洲;清末新政研究的新创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何旭艳;论清末新政对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订法律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陈鹏辉;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白移;从清末新政看清末民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塔丽婷;清末民初的东三省地方议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杨实生;清流与晚清政治变革[D];湖南大学;2011年

6 许效正;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1895-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孙洪军;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黄晓虹;《安徽俗话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雪;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徐婷;“清末新政”败因:基于政治观念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梅;清末新政与儒学的衰亡[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磊;言官与清末新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昌涛;“清末新政”(1901-1911)中的吏治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臧新英;赵尔巽与奉天清末新政改革[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7 韩玉梅;清末农业新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瞿骏;清末新政在地方推行之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冯荣;试论清末新政的矛盾[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志军;从督办政务处看清末新政[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5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65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