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架构形式,具有主权独立,民族统一,民族与国家认同一致,人民拥有主权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形态的本质特性。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成为人类社会政治变迁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形态,国际社会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民族国家世界体系。中国,也在民族国家世界体系和西欧强大民族国家的外在压力下,在数千年王朝国家的历史基础上,被动建立起民族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一个以中华民族为国族的民族国家就此诞生。自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中国的国家进程和民族进程都比王朝国家时代发生了质变性的飞跃:国家主权得以明确;中华民族得到统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建立;中华民族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成为现代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而成为现代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建设民族国家,追求民族复兴的能力日益增强。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还未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民族构成也相对复杂,中国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中构建国家认同的时间还不长,民族国家的族际整合程度也有待提高。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国家,自建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国家建设的重任,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国家建设是不间断的历史接续过程。当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国家主权疆域内,以统一的国族为基础,通过国家认同建设与族际政治整合,构建一个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统一的国族化政治共同体,以弥合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地域、宗教等结构层面的异质性,从而使中国在民族国家时代的世界体系中,实现国家主权的统一与人民主权的巩固,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正处在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而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历史民族的聚居区,是中国内陆疆域的边缘区域,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地缘与民族结构异质性最为突出的地区,既是中国民族关系与国族构建最为关键的区域,也是中国认同结构最为复杂的区域,更是中国主权风险最为集中的区域。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对中国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影响特殊而重大。目前,关于中国边疆及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研究日渐得到重视,但研究成果远不能满足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实需求,全面、系统分析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研宄成果也并不多见,与边疆在民族国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以及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性和紧迫性的现实很不匹配。当前中国理论界关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观念、方略、政策以及效果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传统治理经验对现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适用性及借鉴意义,这种实用主义倾向的研究路径,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任何具体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方略要想发挥作用,都需要特定的历史条件为支撑,必须把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放到当下的时代条件中去,放到国家的现实情况中去,才能更有益、有效地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规律并获得经验上的启示。中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就是现代民族国家,但当代中国学界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视角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几乎付之阙如。本文以民族国家构建的普遍逻辑为研究起点,以中国现代民族国家为研究背景,以当代中国边疆及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的民族国家中的特殊地位,探索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在国族建设、国家认同建设、族际政治整合、国家主权建设方面的特殊规律,提出“国家主义”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理念,强调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主权、国族建设、国家认同、族际整合方面对中国民族国家的特殊责任,建议强化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国族建设、国家认同、族际整合、主权安全等方面的政治功能,创新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文拟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导论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述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阐释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民族国家背景,对民族、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国族、国家认同等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对民族国家理论、治理理论、国族理论等进行铺陈,为整体研究奠定基础。正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梳理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的创立及全球扩展的历史,从中归纳民族国家的本质内涵,在此基础上,以民族国家的本质属性——主权独立、国族统一、民族与国家认同统一、人民主权——为线索,分析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特殊历程,指明国族建设、国家认同建设、族际政治整合、国家主权建设是当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主要历史任务。第二章,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阐释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在国族、国家认同、国家主权层面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在要求,分析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在民族国家中地缘与民族结构的异质性特征,概括边疆民族地区作为中国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集中区域、国家认同统一的关键场域、国家主权安全的保障区域的特殊重要地位。第三章,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实挑战。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族建设、国家认同、族际政治整合、国际地缘博弈、宗教治理形势五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实挑战,探索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特殊规律。第四章,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国家战位。明确中国边疆及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地位与目标,论述“国家”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首要价值,强调从加强执政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功能与创新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促进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与民族国家建设目标相一致。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633
【部分图文】:![中印边界](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9208557.nh0001)
图 1 中印边界图其次,中国主权安全风险巨大。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欧美资本主义强国在新一轮全球争夺中大肆鼓吹民主自由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新干涉主义盛行;另一方面,后冷战时代出现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光斌;杨洪晓;;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建设[J];行政科学论坛;2014年04期
2 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年01期
3 周平;;论民族的两种基本类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温军,胡鞍钢;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J];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5 郝时远;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金春;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边疆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石正义;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美国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朱宗伟;国家主义背景下的民族区域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轩冰;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戚红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永鑫;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韦燕;国家认同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治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5 宋燕;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欣;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张芳芳;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高玉;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孙雯;印度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印关系[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867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6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