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公民网络参与推进中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趋向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4:2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公民网络参与政治的新形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全球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出现后,地域的界限被打破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能够实现即时沟通和资源共享,甚至互联网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将世界变为一个连接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互联网技术涵盖了在人们生活、工作、交往方式各个方面,人们的思维意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思维控制的行动也发生着改变。互联网正在和一系列新的领域发生着耦合,各行各业依靠着互联网得到了新的发展动力。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人民民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公民开始意识到可以通过网络来参与国家的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形势,拓宽渠道了解人民的真实情感,是加强政府和人民沟通的有效途径。政治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新形式,人民依靠网络可以更加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政府也可以以网络为工具收集民情民意,打造网上政府与公民的交流平台,公民网络参与这一形式的出现对于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这就迫使我们认清在大数据时代下,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趋向,并为此作出相应的策略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鉴于上述因素和现状,本文选取公民网络参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之间的关系为视角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而对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围绕“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政府治理”等几方面进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笔者主要对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概念特点和理论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剖析。在第二部分中,笔者着重对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公民网络参与对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正负两个方面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正负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二者之间的互动机理进行了着重探讨。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主要对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趋向进行了尝试性解释,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探寻今后我国政府在治理模式上政府需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全能型向有效型转变,由权力控制型向法治型转变,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单一型向合作型转变,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碎片化向“一站式”转变。讨论如何保证公民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力得以实现。本文的第四部分,结合上面三个部分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可行性策略。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630;D621.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概念特点与理论基础
    (一)公民网络参与的概念特点
    (二)政府治理模式的概念特点
    (三)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
二、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变:辩证关系与互动机理
    (一)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辩证关系
    (二)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互动机理
三、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发展趋向
    (一)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
    (三)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权力控制型向法治型转变
    (四)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单一型向合作型转变
    (五)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由碎片化向“一站式”转变
四、公民网络参与推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可行策略
    (一)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和监管体系,规范公民的网络参与秩序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健康的政治文化环境,培育公民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仰,提高官员素养
    (三)加强电子政府建设:完善电子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与公民的实时互动
    (四)加强网络技术建设:提高网络参与实名制技术,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结论
    (一)主要观点
    (二)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树;张明;;协商合作:多元政治冲突的民主消融方式探索[J];领导科学;2013年17期

2 王景玉;;互联网时代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张皓云;;互联网公众参与: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政治民主方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娜;曾维和;;从公民参与到公民治理——公众崛起时代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创新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王克群;;博客推动民主政治发展[J];理论视野;2009年06期

6 倪明胜;;政治博客的民主维度考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陈婷婷;贺小林;;协商民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J];理论月刊;2008年08期

8 陶建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9 罗曼菲;;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张慧;甘光华;;上海人大:让互联网络奏响民主政治建设新乐章[J];中国人大;2006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超;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何正玲;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欣彤;治理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曹晓雁;习近平的群众观研究[D];大理大学;2017年

3 白佳;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的公民参与式治理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周璇;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李吉鹏;以人为本视角下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6 贺鹏;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黄彦彬;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6年

8 石海双;浅析网络政治参与下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9 蒋传华;政府规章制定中的公众网络参与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索高盈;基于网络的政民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7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67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