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指导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4:27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大学生提高自我政治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的基础上,探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规定,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的指导下探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研究,是当前大学生网络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的主要内涵。第二部分,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对政治参与活动的要求和对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规定的基础之上,探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在行为准则、价值取向、领导方向及行为规范上的规定和影响因素方面的具体规定。第三部分,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存在参与的意愿、主动性、程度有待提升;责任担当不够;从众性、感性及无序等问题;自我效能感不强;自我角色定位及自我能力的判断有待提高等问题。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指导下探析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的的对策。通过加强党对网络...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
        1.3.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重难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重点及难点
    1.5 拟创新之处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1.5.1 拟创新之处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
    2.1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参与观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观
        2.1.2 列宁的政治参与观
    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
        2.2.1 毛泽东的政治参与观
        2.2.2 邓小平的政治参与观
        2.2.3 江泽民的政治参与观
        2.2.4 胡锦涛的政治参与观
        2.2.5 习近平的政治参与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规定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活动的规定
        3.1.1 符合国家利益及实现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
        3.1.2 始终坚持党领导政治参与的正确方向
        3.1.3 契合积极示范和先锋作用的角色定位
        3.1.4 具备敢于担当国家与社会使命的责任意识
        3.1.5 坚守有序及规范的行动要求
    3.2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对参与影响因素的规定
        3.2.1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
        3.2.2 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是政治参与的保障
        3.2.3 激励和引导是政治参与的动力来源
        3.2.4 畅通的网络互动平台是政治参与的必要前提
        3.2.5 职能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政治参与的保证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4.1 问卷的编制、收发及样本分析
        4.1.1 问卷的设计及修订
        4.1.2 问卷收发
        4.1.3 样本情况
    4.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行为分析
        4.2.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引导与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策略
    5.1 加强党对网络政治参与的领导,确保参与的根本方向
        5.1.1 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推动党组织落实领导政治参与的责任
        5.1.2 重视青年工作,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5.1.3 改进群团组织的工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多方支持
    5.2 多途径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素质
        5.2.1 重视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础素养
        5.2.2 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
        5.2.3 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
        5.2.4 参与引进校园课堂,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独立性与鉴别力
    5.3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
        5.3.1 畅通政治表达,疏通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渠道
        5.3.2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大学生网络政治诉求
    5.4 明确政府及高校的职责,提供组织上的支持与帮助
        5.4.1 提高高校的组织力和引导力,塑造良性的参与组织体系
        5.4.2 发挥政府的服务与管理职能,为政治参与提供有效的支持
    5.5 健全法律制度及网络道德的规范,调控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
        5.5.1 增强法律、制度的保障性及约束力,规范大学生的参与行为
        5.5.2 加强网络技术监管及舆论的引导,调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5.5.3 健全网络伦理道德体系,推动理性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田霞,范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12)
[2]从网络政治参与谈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J]. 简臻锐.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2)
[3]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思考[J]. 唐平秋,李勇图.  教学与研究. 2015(05)
[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王知春,陆伟.  中国成人教育. 2015(07)
[5]社会资本与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J]. 池上新,吴迪.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02)
[6]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J]. 王云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22)
[7]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阻碍因素、形成机理与引导对策[J]. 黄鑫.  当代青年研究. 2014(06)
[8]试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发展趋势[J]. 季海菊.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7)
[9]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 陈永斌.  思想教育研究. 2014(06)
[10]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看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沈自友,罗友晖,高春娣.  思想教育研究. 2014(05)

博士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 方来武.中央财经大学 2015
[2]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宋超.山东大学 2013
[3]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庞超.华东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研究[D]. 张琪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6
[2]论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现状及其引导策略[D]. 许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魏顺霞.兰州大学 2016
[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路声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大学生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研究[D]. 赵轩.海南大学 2015
[6]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D]. 秦远吉.重庆大学 2014
[7]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肖凯.华中农业大学 2014
[8]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对政治社会化的作用研究[D]. 焦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4
[9]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阳旺.湖南师范大学 2013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思想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研究[D]. 王卫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14



本文编号:2905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05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