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以西南地区山地城镇为主
发布时间:2020-12-09 04:02
城镇空间结构是城镇各种要素在城镇空间的分布关系,其实质是城镇各种要素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城镇空间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积累,并随着城镇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城镇正处于一个快速城镇化和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所导致的城镇空间扩展以及城镇功能结构重组,正推动着城镇空间结构的快速演变。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民族众多,促使西南地区地貌形态、交通结构和地域文化呈现异质性和多样性特征,而这些独特的外部环境是西南山地城镇生成、演化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西南山地城镇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地域文化与城镇结构、城镇发展与生态安全的约束,城镇化的空间结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以设计制定合理的空间战略与治理框架;另一方面,现实的空间发展也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机遇。鉴于此,论文分析了西南山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交通结构特征、文化结构特征,并以西南地区的山地城镇为主,归纳总结出山地城镇选址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山地城镇空间选址的空间区位模式。与此同时,本文对山地地貌类型和城镇形态进行抽象简化,并以类型学归纳方法进行总结,在对大量的...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山地城镇与地貌类型的空间范畴Fig1.1Thecategoryofmountainurbanandlandscapetypes
图 2.1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区分布略图Fig2.1 Mountainous landform distribution of China来源:据中国地貌改绘
的分异特征图 2.1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区分布略图Fig2.1 Mountainous landform distribution of China来源:据中国地貌改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意义的“大同·小康社会”[J]. 李宏飞. 社会学研究. 2010(04)
[2]山地城市之魂——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学术追思[J]. 闫水玉,杨柳,邢忠. 城市规划. 2010(06)
[3]城市史研究的两种视野:内向性与外向性[J]. 戴一峰. 学术月刊. 2009(10)
[4]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防灾策略研究[J]. 吕元,胡斌,李兵. 新建筑. 2009(04)
[5]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 生态学报. 2009(03)
[6]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灾后山地城乡规划重建[J]. 张兴国,吴勇. 新建筑. 2008(06)
[7]“蛮夷风”与“好文雅”:班固视野中的“文翁兴学”再认识[J]. 杨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6)
[8]藏族传统聚落形态与藏传佛教的世界观[J]. 张雪梅,陈昌文. 宗教学研究. 2007(02)
[9]风水观念与古代城市形态[J]. 于云瀚. 学术研究. 2007(02)
[10]上海市传统产业的地域转移研究——基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思路[J]. 陈修颖,甄峰,吴泓. 人文地理. 2004(06)
硕士论文
[1]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D]. 周绍文.昆明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6232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山地城镇与地貌类型的空间范畴Fig1.1Thecategoryofmountainurbanandlandscapetypes
图 2.1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区分布略图Fig2.1 Mountainous landform distribution of China来源:据中国地貌改绘
的分异特征图 2.1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区分布略图Fig2.1 Mountainous landform distribution of China来源:据中国地貌改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意义的“大同·小康社会”[J]. 李宏飞. 社会学研究. 2010(04)
[2]山地城市之魂——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学术追思[J]. 闫水玉,杨柳,邢忠. 城市规划. 2010(06)
[3]城市史研究的两种视野:内向性与外向性[J]. 戴一峰. 学术月刊. 2009(10)
[4]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防灾策略研究[J]. 吕元,胡斌,李兵. 新建筑. 2009(04)
[5]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 生态学报. 2009(03)
[6]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灾后山地城乡规划重建[J]. 张兴国,吴勇. 新建筑. 2008(06)
[7]“蛮夷风”与“好文雅”:班固视野中的“文翁兴学”再认识[J]. 杨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6)
[8]藏族传统聚落形态与藏传佛教的世界观[J]. 张雪梅,陈昌文. 宗教学研究. 2007(02)
[9]风水观念与古代城市形态[J]. 于云瀚. 学术研究. 2007(02)
[10]上海市传统产业的地域转移研究——基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思路[J]. 陈修颖,甄峰,吴泓. 人文地理. 2004(06)
硕士论文
[1]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D]. 周绍文.昆明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6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0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