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国家与社会之间: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评析

发布时间:2020-12-09 06:3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即“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它不同于以往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不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它面临的是两极格局被打破,资本主义内部左翼政党如何调整自己的政治主张去赢得生存的问题。因此,20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旨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左翼政党和右翼政党中走出一条“中间道路”,以实现工党的复兴。本文在分析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探究其理论基础、价值选择与政策安排的逻辑联系,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寻找其内在的理论价值和理论弱点,以此挖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形成的背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是“第三条道路”形成的大背景,尽管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利更多,但也逃避不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继苏东剧变后,国际社会民主主义的力量被削弱,新自由主义甚嚣尘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积蓄着力量,准备反击;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促进西方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中间阶层的扩大动摇了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选民基础。这些来自于经济、政治、社会的新变化一方...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历史上的“第三条道路”的概念
        1.2.2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提出的背景
    2.1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回应
        2.1.1 作为生产社会化高级形式的经济全球化
        2.1.2 经济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的催生
    2.2 新自由主义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对抗
        2.2.1 社会民主主义的衰败及其危机
        2.2.2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
        2.2.3 超越左与右的“新中间道路”
    2.3 当代西方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2.3.1 社会民主党选民基础的萎缩
        2.3.2 新中间阶级与“第三条道路”的提出
第3章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具体内容
    3.1 理论基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3.1.1 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与倒置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3.1.2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国家社会关系的科学诠释
        3.1.3 吉登斯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知
    3.2 价值取向:超越左与右
        3.2.1 经济价值取向——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2.2 政治价值取向——去阶级化的“中间政治”
        3.2.3 社会价值取向——兼顾效率与公平
    3.3 政策选择:新中间路线
        3.3.1 经济领域——“新型混合经济”
        3.3.2 政治领域——“新民主国家范式”
        3.3.3 社会领域——“社会投资型国家”
第4章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评价
    4.1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价值
        4.1.1 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4.1.2 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实现社会正义的新的探索
    4.2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弱点
        4.2.1 淡化了阶级对立
        4.2.2 折衷主义色彩明显
        4.2.3 囿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4.3 “第三条道路”的现实危机
        4.3.1 选举的危机
        4.3.2 政策的受挫
第5章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5.1 深化国家制度改革
    5.2 拓宽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的发展空间
    5.3 构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基础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课题



本文编号:2906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06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