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人工智能、四次工业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发布时间:2020-12-09 21:21
  两次世界大战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主导国之间的科技话语权争夺密切相关,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成为美苏冷战和美日竞争的技术与时代背景。拉美和东亚的发展结果差异可以通过其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参与程度加以解释。同时,近年来中美在贸易等领域的摩擦也可从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竞争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体来看,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性技术。中国已经在数据、市场和政府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智能硬件、算法框架、原始创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尽管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技术封堵的策略,但中国应以更加柔性的竞争性合作的方式加以回应。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会使人类社会在未来面临一系列具有高度挑战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国际规则的创设,以保障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年06期 第12-19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与两次世界大战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美苏冷战与美日竞争
三、依附论的技术视角:拉美与东亚之比较
四、人工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美摩擦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六、结语:从人工智能看未来国际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半导体的产业发展分析[J]. 俞非.  集成电路应用. 2017(01)
[2]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 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余婷婷.  软科学. 2016(07)
[3]产业政策转型的国际实践与理论思考[J].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王君.  经济研究参考. 2016(28)
[4]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养老模式创新与借鉴[J]. 尹文清,罗润东.  浙江学刊. 2016(01)
[5]日本侵华战争中的隐蔽参战者——日本企业[J]. 盛红生.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2012(01)
[6]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J]. 梁茂信.  史学月刊. 2011(12)
[7]日本教育改革的新自由主义侧面[J]. 高益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06)
[8]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5)
[9]90年代日本对外资金流向与我国利用日资分析[J]. 傅钧文.  社会科学. 1993(04)



本文编号:2907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07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