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18: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是对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途径等发展根本问题的系统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科学回答。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社会发展理论和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思想以及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国内外背景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回应阶段性发展矛盾、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发展理念;从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看,中国特色...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发展及发展理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2.2 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思想
2.2.4 当代世界主要发展理论及观点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形成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3.1.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3.2.1 发展是硬道理
3.2.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2.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3.2.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基础
3.3.1 “新常态”及阶段性特征
3.3.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4.1.1 创新发展理念
4.1.2 协调发展理念
4.1.3 绿色发展理念
4.1.4 开放发展理念
4.1.5 共享发展理念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特征
4.2.1 战略性
4.2.2 整体性
4.2.3 问题导向性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5.1 以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
5.1.1 搭建创新驱动平台
5.1.2 完善创新驱动机制
5.1.3 强化创新驱动手段
5.2 以协调发展构建发展格局
5.2.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2.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2.3 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2.4 促进经济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5.3 以绿色发展厚植发展基础
5.3.1 培养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5.3.2 深化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5.3.3 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
5.4 以开放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5.4.1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5.4.2 拓展对外开放新体制
5.4.3 构建“一路一带”开放新格局
5.4.4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5.5 以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5.1 健全共享制度体系
5.5.2 抓住民生建设重点
5.5.3 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时代意义
6.1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6.1.1 开辟了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6.1.2 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6.2 指导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
6.2.1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行动指南
6.2.2 引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
6.3 促进和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6.3.1 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6.3.2 为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发展理念: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不断完善[J]. 王瑶. 兵团党校学报. 2018(02)
[2]论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J]. 杜黎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J]. 张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2)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多维解读[J]. 任铃,汪燕.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2)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探寻[J]. 任铃. 学术论坛. 2018(01)
[6]新发展阶段·新主要矛盾·新发展理念[J]. 郭熙保,柴波. 江海学刊. 2018(01)
[7]发展观的演进与新发展理念[J]. 简新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7(06)
[8]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意义[J]. 顾海良. 经济研究. 2017(11)
[9]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J]. 夏锦文. 红旗文稿. 2017(17)
[10]科学理解新发展理念[J]. 陶文昭. 前线. 2017(09)
博士论文
[1]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研究[D]. 张杨.湖南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国际影响研究[D]. 袁俪源.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7
[2]习近平发展理念研究[D]. 王晶.西北大学 2017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发展[D]. 陈志豪.吉林大学 2017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D]. 韩文艳.西南大学 2017
[5]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研究[D]. 程芸.郑州大学 2017
[6]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贡献[D]. 刘加祥.曲阜师范大学 2016
[7]试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D]. 贾风莹.宁波大学 2013
[8]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演变研究[D]. 白留艳.燕山大学 2012
[9]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之比较[D]. 宁淑玲.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2465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发展及发展理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2.2 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思想
2.2.4 当代世界主要发展理论及观点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形成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3.1.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3.2.1 发展是硬道理
3.2.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2.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3.2.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形成的现实基础
3.3.1 “新常态”及阶段性特征
3.3.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4.1.1 创新发展理念
4.1.2 协调发展理念
4.1.3 绿色发展理念
4.1.4 开放发展理念
4.1.5 共享发展理念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特征
4.2.1 战略性
4.2.2 整体性
4.2.3 问题导向性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5.1 以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
5.1.1 搭建创新驱动平台
5.1.2 完善创新驱动机制
5.1.3 强化创新驱动手段
5.2 以协调发展构建发展格局
5.2.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2.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2.3 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2.4 促进经济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5.3 以绿色发展厚植发展基础
5.3.1 培养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5.3.2 深化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5.3.3 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
5.4 以开放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5.4.1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5.4.2 拓展对外开放新体制
5.4.3 构建“一路一带”开放新格局
5.4.4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5.5 以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5.1 健全共享制度体系
5.5.2 抓住民生建设重点
5.5.3 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时代意义
6.1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6.1.1 开辟了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6.1.2 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6.2 指导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
6.2.1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行动指南
6.2.2 引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
6.3 促进和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6.3.1 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6.3.2 为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发展理念: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不断完善[J]. 王瑶. 兵团党校学报. 2018(02)
[2]论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J]. 杜黎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J]. 张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2)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多维解读[J]. 任铃,汪燕.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2)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探寻[J]. 任铃. 学术论坛. 2018(01)
[6]新发展阶段·新主要矛盾·新发展理念[J]. 郭熙保,柴波. 江海学刊. 2018(01)
[7]发展观的演进与新发展理念[J]. 简新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7(06)
[8]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意义[J]. 顾海良. 经济研究. 2017(11)
[9]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J]. 夏锦文. 红旗文稿. 2017(17)
[10]科学理解新发展理念[J]. 陶文昭. 前线. 2017(09)
博士论文
[1]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研究[D]. 张杨.湖南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国际影响研究[D]. 袁俪源.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7
[2]习近平发展理念研究[D]. 王晶.西北大学 2017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发展[D]. 陈志豪.吉林大学 2017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D]. 韩文艳.西南大学 2017
[5]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研究[D]. 程芸.郑州大学 2017
[6]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贡献[D]. 刘加祥.曲阜师范大学 2016
[7]试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D]. 贾风莹.宁波大学 2013
[8]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演变研究[D]. 白留艳.燕山大学 2012
[9]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之比较[D]. 宁淑玲.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2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2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