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12-2015)

发布时间:2017-04-10 10:07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12-2015),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家形象是国家利益的体现,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俄罗斯的形成与传播,有助于中俄关系的持续发展。一直以来,俄罗斯媒体对中国予以极大关注,中国在俄国家形象正是由这些媒体所构建的,因此,俄罗斯媒体在涉华报道中所选取的议题,所产生的影响,所持有的立场及原因等,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以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独立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为研究对象,搜集并翻译了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四年间208期周刊中的1112篇俄文涉华报道,对涉华报道中的典型议题与呈现的中国形象进行归纳与总结,并进一步分析涉华报道的总体特点和涉华报道立场变化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在绪论中分析了该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节点的界定。在综述部分使用了文献综述法,搜集并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俄媒及俄媒涉华报道的相关研究成果。随后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对研究样本进行了界定。论文第一章从报道数量、主题分布、报道倾向性等方面对《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了解该刊对中国各领域的关注情况及所持立场。第二章结合现实背景和报道内容,对周刊涉华报道的典型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原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议题中的国家形象,并对该形象形成的原因予以阐释。第三章对《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对象、报道来源、报道配图等进行分析,同时探索了“中国危胁论”对涉华报道的影响,最后总结2012年至2015年周刊涉华报道总体特点和作用。论文第四章指出目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涉华报道的特色及其反映的问题,就我国加强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论据与事实》中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它向俄罗斯读者呈现出一个政治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军事实力日益雄厚的崛起中的大国形象。同时,周刊也相对客观地指出了中俄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包括对俄资源过度依赖、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公民素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及时调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如建设具有公信力的国家权威媒体,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推出国家文化产品等,向世界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俄罗斯 《论据与事实》 涉华报道 国家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2
  • (一)选题理由11-15
  • 1. 研究缘起11
  • 2. 研究对象:俄罗斯周刊《论据与事实》11-13
  • 3. 研究时间节点:2012年至2015年13-15
  • (二)文献综述15-20
  • (三)研究方法20
  • (四)研究样本的界定20-22
  • 第一章 2012—2015《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数据分析22-29
  • (一)报道的数量及年份变化趋势22-23
  • (二)涉华报道的主题及分布23-25
  • (三)涉华报道的立场和倾向性25-27
  • (四)涉华报道中的特定词汇27-29
  • 1. 关于中国的词汇27
  • 2. 体现时代特征的高频词汇27-28
  • 3. 关于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28
  • 4. 带有负面意义的词汇28-29
  • 第二章 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典型议题分析29-55
  • (一)政治类报道29-35
  • 1.“栽培中俄友谊常青树”29-31
  • 2. 学习中国的反腐经验31-32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2-34
  • 4. 中国的政治形象34-35
  • (二)经济类报道35-43
  • 1. 中国与经济危机35-39
  • 2. 中俄贸易与合作39-43
  • 3. 中国的经济形象43
  • (三)社会类报道43-48
  • 1.“俄罗斯欢迎你”44
  • 2. 长寿的中国人44-46
  • 3. 中国人在远东46-47
  • 4. 独生子女政策47-48
  • 5. 中国的社会形象48
  • (四)军事国防报道48-51
  • 1. 对出口武器“逆向工程”的不满49-50
  • 2. 中国军事实力增强引发的不适50
  • 3. 肯定中国反恐贡献50-51
  • 4. 中国的军事形象51
  • (五)其他类报道51-55
  • 第三章 2012-2015《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分析55-65
  • (一)涉华报道来源、体裁与配图分析55-56
  • (二)涉华报道对象分析56-57
  • (三)“中国危胁论”在涉华报道中的体现57-62
  • (四)《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的总体特点和作用62-65
  • 第四章 《论据与事实》对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启示65-68
  • (一)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5-66
  • (二)加强国家形象传播体系建设66-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建恒;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读《早期中俄关系史研究》[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3期

2 容亮;;中俄关系中的求同与务实[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11期

3 张蔚然;;李克强欧洲行点滴[J];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16期

4 草叶;《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一书出版[J];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03期

5 ;《俄罗斯学刊》简介[J];俄罗斯学刊;2014年02期

6 ;《俄罗斯学刊》简介[J];俄罗斯学刊;2012年04期

7 赵恭民;;黑河市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大型纪实图片展[J];黑龙江档案;2009年05期

8 赵杰;;普京访华意在改变“政热经冷”[J];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20期

9 张蔚然;贾靖峰;;李克强与“梅普”构建中俄未来[J];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16期

10 赵杰;;“习式外交”新布局[J];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明;;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成;;制度累积与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兼论中国未来对俄战略取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丁明;;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清河;“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国际学术讨论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 杨政;世界发展需要友好的中俄关系[N];光明日报;2012年

3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长栋 本报记者 陆益峰;2013:中俄关系“政热经不冷”[N];文汇报;2013年

4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冯玉军;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N];人民日报;2013年

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季志业 采访整理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施晓慧 张晓东 林雪党 谢亚宏;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动力[N];人民日报;2013年

6 钟声;开启中俄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3年

7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 王海运;中俄关系将全面深化[N];东方早报;201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冯绍雷;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意义和挑战[N];东方早报;2013年

9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推动中俄关系迈向更高水平[N];人民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岳连国;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亚军;多边框架中的中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海霞;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5 马富英;中俄关系中的边疆安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崔宪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艺;普京执政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前景[D];延边大学;2015年

2 张倩;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俄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思雨;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12-2015)[D];吉林大学;2016年

4 申娜;冷战后中俄关系发展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新宇;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形势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6 昝峗;普京执政期间中俄关系发展历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郑国;普京执政时期的中俄关系[D];延边大学;2009年

8 杨湛兰;从相互依赖角度看中俄关系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9年

9 刘现华;冷战后的中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俊福;普京执政后的中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12-2015),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6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