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异化视角下的社会危机研究
本文关键词:科技异化视角下的社会危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现代社会也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科技所展示的威力日益突出,以致于人类在生活中已变得极其的依赖科技所创造的环境,而科技逐渐成为能够左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强大力量。在科技大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异化日益严重,在极端环境下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在更多情况下,科技异化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更多的体现为社会危机的出现。社会危机问题研究是当代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转型国家体制中,社会危机更容易出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内对科技异化的研究日趋活跃,而人们也愈加意识到潜在的社会危机问题。学术界开始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奠定在这些成果之上。主要借鉴了当代学界对科技异化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科技异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主体的科技活动及其成果背离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和危害人的特殊现象,被称为科技异化。科技异化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表现多样,就本文的研究范围而言,主要有经济危机、道德危机以及环境危机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危机导致了社会危机的全面出现。社会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人类认知根源,由人类自身认知的有限性、认知主体的行为不当以及社会对科技的短视所引起。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源又可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转型时期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体制问题,这一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明显。社会危机更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人类劳动实践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由于工具理性的盲目发展而导致人们片面追求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实际功效,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科技发展陷入片面、狭隘和无根状态,失去了科技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出现科技异化和社会危机。为预防和解决社会危机需要人类增进自我认知,重新认清人类的本质,鼓励人类在迷失中找回自我,避免异化的出现,重建人类价值的主体地位。尽管科技异化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非同小可,但是对于未来而言,科技作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不能被抹杀,而如何认识并运用科技则成为当今伦理道德研究所要关注的主题。
【关键词】:异化 科技异化 社会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3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研究背景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11-14
- 第一章 科技异化的演变及内涵14-18
- 一、异化理论的流变14-16
- 二、科技异化的含义16-18
- 第二章 科技异化下社会危机的表征18-28
- 一、科技异化下的经济危机19-22
- 二、科技异化下的道德危机22-25
- 三、科技异化下的环境危机25-28
- 第三章 科技异化下社会危机的根源透析28-42
- 一、科技异化下社会危机的人类认知根源28-32
- 二、科技异化下社会危机的体制根源32-36
- 三、工具理性同价值理性的冲突36-42
- 第四章 科技异化下社会危机的消解42-48
- 一、增进自我认知42-43
- 二、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43-45
- 三、健全社会管理体制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英;科技的异化及其扬弃[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盛卫国;科技异化:马克思等人的观点[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5期
3 祁小强;;科技异化的哲学反思[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7期
4 李桂花;张雅琪;;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5 薛金华;王梅清;;走出科技异化 构建社会和谐[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6 李桂花;;“科技异化”释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韩振秋;孟凡花;;科技异化及其根源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3期
8 詹木生;;对科技异化的一点认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7期
9 吕冬青;洪涛;;科技异化的人文沉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10 任建霞;;科技异化刍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雷红霞;;近代西方哲学与科技异化——兼论哲学的本义[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2 吴伦水;张烨;周琦然;;科技异化的哲学思考[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巍;;刍议科技异化与科技生态化[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4 王爱豫;;论科技异化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和爱化解[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士青;科技异化的法律治理路径[N];湖北日报;2010年
2 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博导 徐汉明;研究科技异化法律治理的力作[N];湖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2 孙秀云;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禹泓;科技异化论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毛献峰;科技异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行彦;从人本层面看科技异化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三保;科技人性化及其实现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淼;高科技异化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楠;科技异化的哲学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苗瀚予;论科技异化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对策[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绪帅;关于科技异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科技异化视角下的社会危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6483.html